思维生成应如大禹治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14720/e38e86b316b33315.jpg)
今天下午,到实验小学参加了“全国深度学习教育研究联盟校思维课堂展示暨诊断活动”。
这其实是实验小学与重庆璧山凤凰小学的联盟校一次教研活动,因为在崔成林教授的参与,所以教研室安排我们都来进行学习。
其实我已经参加过泰安、青岛和重庆的三次活动了,加上这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下午主要听了两节课,然后崔成林教授给做了一个简单的报告。
两节课分别是实验小学的王汉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稍复杂的排列”和重庆璧山凤凰小学彭小群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14720/27f58eee3b23dd91.jpg)
“稍复杂的排列”,王汉丽老师是通过创设的当摄影小助理的情境,引领学生学会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从二选二排二,到四选二排二,再到四选四排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整体教学的设计是非常不错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彭小群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学习,她先让学生来判断哪是长方形、哪是正方形(这个知识应虽然是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她把这一环节放在前面),学生能判断哪是长方形,哪是正方形,但是他们的头脑中却没有真正形成正确、规范的判断方法,所以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式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最后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对比,加深了理解。
两节课各有亮点,但是也有瑕疵。
“稍复杂的排列”,总感觉这节课还是主要由老师来主导引领的,学生生成的东西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生成什么还是在教师严格的把控中。关于稍复杂的排列,应该是在学生已学习简单的排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排列的基础,加上本节课知识点又比较容易,我想本节课是不是可以放手的力度再大一些,充分让学生在去讨论、去研究,然后再进行汇报交流(当然,这需要老师提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要求,明确注意事项,不至于跑偏),最后,教师再进行梳理总结知识点,也许这样会更好一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也是同样,刚开始还感觉很好,但是后来老师参与的太多了。
两堂课的知识点都比较简单,但是就是因为老师的通病,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怕学生听不明白,所以讲的就多,给学生的留白就显的太少了,其实这种类型的课更适合、更需要放手,大胆的放手。
“深度学习”研究什么?就是研究课堂,研究思维课堂,谁的思维?当然是学生的思维,我们需要在课堂上放飞学生的思维,然后加以引导,让课堂学生的思维生成如大禹治水,不放任、不堵,而是疏导,用“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采取“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的策略,“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学生的课堂思维也将如烟花一样绚烂,那时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称为思维课堂,学生的学习才能称为深度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14720/bc37bb1f94e204e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