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又到舅舅家

作者: 如歌_de71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1:57 被阅读214次

01

妈妈的养父(姑父)是个做篾匠的手艺人,解放前带着他的精湛手艺从湖北一路辗转到江西,从此落脚下来。

妈妈八个月的时候就由她那没有生育过孩子的亲姑姑抱养,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带到江西,从此没有离开。

妈妈的养母(姑姑)一直惦记着老家孤苦的侄子,将十二岁的侄子从老家接到江西,跟着姑父学篾匠手艺。

这对分开的兄妹又得以在一起长大,当然妈妈喊爹娘的人,她哥哥称姑父姑姑。

因为竹子生长在深山老林里,为了就地取材,舅舅年轻时起就在山里做篾匠手艺,自然而然成了我那独生女舅妈家的上门女婿。

这样,从儿时开始我们就踏上了走亲戚的快乐日子---去山里舅舅家。

说实话,祖辈是外乡人,在当地我们家没有其他亲戚,舅舅家就是我们从小走到大,走到现在都没有落下过的唯一情意浓浓的亲戚。

02

大年初二,我们家兄弟姐妹带着老爹老妈,老老小小坐满了三辆车,浩浩荡荡去山里舅舅家拜年。

舅舅家离我们镇上三十多里路。近些年,直通舅舅家的水泥路越修越好,宽敞平坦,半小时我们就到了舅舅家。

过年又到舅舅家

每次我们都是载着美好快乐的回忆,一路回味感叹而来。

那时没有自行车,每次去舅舅家,三十多里的山路,近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都是一脚一脚丈量着过来的。

所以去一趟舅舅家,我们都得下一次走山路的决心,但是每次去舅舅家的诱惑远远大于徒步的辛苦。

小时候,每年暑假舅舅来我们家,我和姐姐都跟着舅舅去他家长住。

去的时候,我们从日出走到日头高照,一路欢笑着,一路打闹着,一看到记忆中的标志物,嘴里就不停地自我安慰道:快到了快到了。

再一想到舅舅家那香气四溢的香椿烧腊肉,嘴馋的我们更是将疲劳辛苦抛在脑后,卯足劲赶路。

快开学了,每次返程,我跟姐姐俩还未走出村口那条石子路多远,感觉腿沉得迈不开步子,边走边哭丧着脸喊:怎么这么远啊,还不到家!来时的兴奋和劲头一扫而光。

可是眼瞅着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我们俩又不得不从路边的石头站起来继续往家走,嘴里嘟噜着:这么远,下次再也不来了。

当年做手艺的舅舅无数次公鸡打头道鸣时就起床,一个人挑上他的箩筐、晒樯、簸箕紧赶快赶,为了天亮之前到达镇上赶集。

每次卖完他的蔑器,在我们家吃过中午饭,也不停歇,又赶回三十多里外的山里家中。

年幼的我们总是感叹舅舅的脚劲真足。殊不知勤劳的舅舅是一刻也不舍不得歇息,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等着他的手艺吃饭。

03

一进村口,表弟新做的楼房映入眼帘,舅舅站在门前宽大的院子里正等候着我们。一见面,我们一一给舅舅递上红包,送上新年的祝福,舅舅开心地收下,每年都是这样。

过年又到舅舅家

走进宽敞的客厅,我们围着一盆烧着正旺的碳火坐下。客厅的一角放着一个老式站桶,我们眼睛一亮,舅舅家居然还保留着这种我们兄妹小时候都坐过的站桶。

突然想起现在酒店的小孩座椅也是这么高,但只能坐,不能站。过去的站桶不但可以站,放个小凳子在里面也能坐,小孩还可以360度自由转身。

惊喜感叹之余,毫不犹豫地将刚刚一岁的侄孙往站桶里一放,小家伙乖乖地站在里面,好奇地看着这些将他围成一圈嘻嘻哈哈的大人们。

过年又到舅舅家

我来到厨房,表弟媳妇正在灶台上挥舞着锅铲,我那一辈子性格温顺的老舅妈正在灶下添柴火。我凑过去拿起那把沉沉的火钳,添了一把柴在灶里,那红红的火焰映照在我的脸庞,炽热而温馨,小时候的我也这样坐在舅舅家灶门口添过柴火。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菜一盘一盘端上桌来。鸡是自己养的,小野鱼是表弟在河里抓的,猪脸是自家卤的,芹菜、大蒜、菠菜、韭菜、土豆是舅妈菜地里出的。

过年又到舅舅家

每次来,山药炖排骨必不可少。这山药是多年前舅舅从湖北老家引种过来的,老家的山药我们称为佛手山药,形状像我们的手掌且长有手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

大凡种过山药的人都知道山药不好种,对土质要求极高。但是舅舅钟情家乡的山药,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摸索,居然越种越有经验。每年过年前,他都会让表弟给我们兄妹每人送上一份他种的老家山药。

舅舅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年山药大丰收。不但留下了自吃的,年前他还搭车到县城,卖出了两三百斤,赚了两千多元。看着满脸自豪的舅舅,我们心生欢喜。

八十五岁的舅舅,操劳辛苦了一辈子,儿女早就成家立业,各自安好,我们总是劝他停歇下来安度晚年,可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现在动得就动一下。实际我们心里都明白,虽说勤劳成为舅舅的终身习惯歇不下来,但总还想在他有生之年多积累一些,不给儿女增加负担。

每次来,我们最后都要喝上一大碗香喷喷的锅巴粥,这次舅妈告诉我们,煮了一大锅红薯粥。我们立马雀跃,朝大锅奔去,揭开锅盖,香气扑鼻,金灿灿的红薯静悄悄地荡漾在白花花的米粥中,正等候着我们的扫荡。

菜足粥饱,个个吃得嘴甜肚圆。这时,舅舅拉出满满一箩筐刚刚从地窖拿出来的红薯,让我们自己拿袋子装好带回家。

吃完还兜着走,我们这些外甥美得乐开了花,大家都不客气地伸出手装红薯。舅舅在一旁夹着香烟,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分享他辛勤劳动的成果。老妈在一旁怒笑着:你们这帮土匪一个红薯都不留下!

吃过饭,表弟媳妇匆匆忙忙地告诉我们:她下午要去村部演出,第一个节目就是她们上,没时间陪我们。

我们说,有演出,刚好一起去观看。这时,舅舅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说道:我下午也有个唱歌的节目。我们带着惊奇的目光询问表弟媳妇:真的吗?!

表弟媳妇含笑点头,我们才相信是真的。了不得了我的老舅,居然深藏不露,会唱歌,还登台表演。

舅舅一天书没有念过,一个字也不认得,过去贫困的日子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就算天生有音乐细胞,也没有那份心情去唱歌。

说说笑笑中我们一大帮子人陪着舅舅向村部走去。

看着屋前大片收割的空地上,堆满了的棉花杆,仿佛一遍白茫茫的棉花就在眼前。

记得小时候,舅舅家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都是奖给舅舅这个种棉花大户和种植能手的。

二十多年前,我出嫁的日子,舅舅和舅妈用板车装着几床他们亲手收获的特级棉花絮好的棉被,推着三十多里山里将载满爱的祝福送给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纤维被、羽绒被、蚕丝被也都被我购进家里。几次搬家,家里该舍的舍,唯独这几床棉被我每次都带进新家。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二十多年,舅舅送的陪嫁棉被一直在用着,那种从心头暖向脚尖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一直都在,从新婚到如今。

04

来到村部,周围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漂亮舞台早已搭好,“爱我美丽陈家湾,陈家湾第二届春节联欢会”的大字映入眼帘。

过年又到舅舅家

村里的媳妇,回娘家的女儿,老人小孩早聚在了一起,一派喜气洋洋的场景。

大一点孩子坐跷跷板,荡秋千,玩健身器材,好不热闹。

小一点的孩子这在操场上自由自在的跑来跑去,小女孩儿漂亮的新衣服,五彩的小辫子总是在我眼前一闪而过。

过年又到舅舅家

老人们走过来热情地跟舅舅打招呼,舅舅高兴地告诉他们:这些是我的外甥外甥女们,他们来给我拜年!老人们笑着说:你舅舅等下还有节目呢。

随着主持人一句:现在有请我们陈家村年纪最长的表演者上台!我们的眼光立马齐涮涮地转向舞台。

只见八十五岁的舅舅利索地脱掉外面的羽绒服,在乡亲们热烈的掌声上中精神抖擞地走向舞台中央。他拿起话筒,先问候乡亲们新年好,然后开始唱歌。

过年又到舅舅家

说实话,舅舅唱的歌没有伴奏带,也没有乐器伴奏,唱的歌词,我也没有完全听懂。但是节奏感很强,一旁的乡亲们都不由自主地给他打起了拍子。

这中间,舅舅还时不时弯腰来了几个动作,赢来大家阵阵喝彩。

结束时,舅舅深深鞠上一躬,潇洒离开舞台,大家的掌声久久回响。

舅舅的歌声给乡亲们带来了快乐,给我们带来了开心,给他自己带来了自豪。

愿舅舅的歌声永远伴随着他、伴随着我们。祝舅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过年还来舅舅家,舅舅不老,我们不散!

过年又到舅舅家

相关文章

  • 过年又到舅舅家

    01 妈妈的养父(姑父)是个做篾匠的手艺人,解放前带着他的精湛手艺从湖北一路辗转到江西,从此落脚下来。 妈妈八个月...

  • 傻小哈的失恋日记——第四十五天

    过年的氛围一点都不浓烈,亲戚都在外地过年,只有舅舅家里可以走动一下,起床收拾收拾,再去姥姥家看看。 在舅舅家里...

  • 我最爱的春节

    我们今年要去舅舅家过年。 过年的前几天我们去买了过年要用的东西,比如灯笼、对联、风筝、做年糕的材料...

  • 过年了

    竟然又到了过年的时刻。 过年了。

  • 又到过年时

    一年又一年! 还小的时候,在临近过年的那段时间里总会有雪下,纷纷扬扬,一个晚上便能把田野里、山上、屋顶、凡它能所触...

  • 又到过年时

    “兄弟,快放年假了,出去酒吧嗨一下吧!” “出个头,没心情。” “咋滴啦?” “今天同事都在谈论结婚、买车、买房,...

  • 又到过年时

    每一年的春节都是中国人的大节日,所有的人情世故都在这个时节体现,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在这时上影。 小时候过年,收获的是...

  • 又到回家过年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已到了腊月二十,距离春节仅剩下几天的时间了。听着母亲电话那头关切的声音,一...

  • 又到回家过年时

    都说疫情和年“杠”上了,可不是么,过年在即,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1月23日,看到新闻:日前,我国多地接连发...

  • 又到过年时

    终于明天可以放假回家了,又一年过来了。疫情的原因今年缺少了一些年味,好多人也选择就地过年,少了往年为了与家人团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又到舅舅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az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