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流行语是中产阶级,因歧义较多,本文不采用)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扩大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约为24.03%,2016年为34.79%,到2020年将上升到45.01%,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国家发改委披露,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可见,官方层面,衡量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很明确——财富。
对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而言,财富的定义随着消费阶段的不同而不停变化。
工业化初期,财富主要指货币可以衡量的物质,人们要解决温饱问题;
工业化中期,消费升级,财富主要指物质和与人身体相关的需求满足,人们总体实现小康,关注健康与家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工业化后期,消费进一步升级,财富开始转向各种物质和精神满足需求,人们生活普遍富裕,人的兴趣爱好成为第一需求。
当前中国,亲子关系,无疑是中等收入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孩子的成长,心理学的术语叫做社会化。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上学之前,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社会化对象,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来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上学之后,家长、老师、同学三足鼎立,共同撑起孩子社会化的道路,家长更多扮演纠偏的角色。
叨姐整理认为,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与任务可以分为输入和输出两类。亲子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长孩子共同成长,重新发现,彼此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与“你同行来”形容。
输入类:
读书。中国人就算不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群体,也必然是读书历史最为悠久的群体之一。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的先贤就提示后人“开卷有益”。不管什么书,看了总是有收获的。现在自媒体江湖流行的个人成长升级类文章热门标题——“自律的人生才开挂”“比你富有的人都这么拼,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等,不管多么花哨,读书必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区别无非是卖书还是荐书。读书的好处很多,叨姐不必赘述,“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概括。
锻炼。一句医嘱“管住嘴,迈开腿”可算最佳形容词和最流行广告语。暴走和跑步已经成为国民运动,即便不是为了健身、塑型,锻炼对于管控好身体的各项指标还是有直接帮助的。至于更加小众的锻炼项目和极限运动,身为孩子妈的叨姐还无力体验。
冥想。这个印度教和瑜伽的用语一度成为成功学和个人修炼的必备词汇。叨姐的经验是在山穷水复,无路可走,四处碰壁的时候,可以先冥想,再读书。通过短时间放空大脑,达到心理学意义上积极休息的效果。让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CPU重启,换个频率再出发。
旅游。前几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刷屏,彰显了现代人放飞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早十几年,我想去西藏,毕业去流浪风靡一时。时下网红旅行家和摄影师,各式各样的旅游达人和跨界模特让旅游几乎成为所有人的爱好。孩子在旅游中得到的,也许达不到长见识的程度,但绝对符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毕竟,数据显示,大脑接收信息的7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旅游就是最好的听说盛宴。
To be continue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