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不仅言简意赅,而且语言优美。文中顶真回环、排比往复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其实,不必繁琐解读,没事读两段,没事读两段,就挺好。
本篇,只说“大制不割”这一句。
老子太喜欢“大”这个字啦,书中这样的短句太多了: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大制不割”中的“大”意思是最完善、最高明、最完备、最美好。“制”的意思是制度、体制、设计、安排、处理、治理等。“割”的意思是分割、分离、破坏、割裂、伤害、肢解。四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最大的治国方略(最好的设计安排)就是不割裂、不肢解、不破坏(万物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自然状态)。换言之,统治者和领导者在制定规则制度时,一方面应以大制为目标,使规则制度符合实际实情,不造成割裂;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关注发展情况,若规则制度不适应,要及时修改。
通览全篇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知三守”、“三舍三为”、“三复三无”:
知雄守雌——舍强取弱——为天下溪——复归于婴儿——无知无欲
知白守黑——舍明取暗——为天下式——复归于无极——无穷无尽
知荣守辱——舍贵取贱——为天下谷——复归于朴器——无忧无虑
其结论是:大制不割(意思见前文)。
其前提是:这是强者的哲学,弱者就不要以此自我逃避和自我麻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