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4)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4)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07:27 被阅读0次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辨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公元前5世纪末,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看到朝廷日益衰败,于是辞官,骑着毛驴,西出函谷,过隐居生活去了。他应关令尹喜之情,遗五千文,即《老子》,又名《道德经》。——李卫《文化常识全典》

末班车结语:

老子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证明者之一,他于函谷关著书五千字,泽批后世,影响深远。

人们为了纪念和怀念他,将他神话成仙界人物,受万事敬仰。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仙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作为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不能和老子划等号,老子为其化身。

《史记》有云,老子是周代史官,创建了独特的道家理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

《史记·老子列传》载:“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阿末喜欢老子,也喜欢老子的《道德经》,他是阿末幼时的哲学启蒙读书,尽管阿末还搞不懂全书,但不影响阿末一直喜欢ta。

老子出函谷关 《老子》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4)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to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