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288921/577337ce4a769f6e.jpg)
前几日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一短篇,叫做《静》。确切说,是细细品了好几遍。文字很淡,很淡。如同一杯微微酸甜的凉开水,稍不注意,便错过一些字句和段落。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生活化极高,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慢慢酿露,最后给读者一篇篇、一部部品味极佳的饮品。过程是非常舒畅,非常喜悦的享受。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字眼,有的是朴素平白的叙述。是一串串平常场景串联的不华贵的链子,可能还是树上路边掉落的种子串联成的,没有特殊的好看的模样。
它需要读者有经历,有个人的思绪,有敏感的捕捉,有细致的耐心。品出它的味道,不浓烈,滋润血脉,得到绵久的养分。
让我动容的是在文章的末尾,寥寥几行字,道尽人生滋味。依旧没有华丽煽情,而无不另读者愕然还有潸然,这是最好的收尾。
它没有作者强烈的表达,平平常常的用温情撩拨心弦,这波纹久久没有散去,甚至在回想它的时候还在心里盘旋着。这是写作大家的技艺,而这技艺来自久远的深情,来自本真,来自对人生的无限揣摩。
于是,我想到了,写文的人多种多样,那些浓烈的蓄满所有的感情以此来感染读者诚然了得,但是谁说这样的行文不是更高层次的表达呢?余华老师的《活着》,没有作者输出的悲剧情怀,文章平常,全篇让人感到了无限的悲怆苦哀,这才是伟大的作家呢。
我默默地想着,静静地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