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借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武汉召开客服系统平台升级夜间集中服务研讨的机会,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了编钟陈列,在博物馆现场,速写了编钟打击交响乐现场场景。
曾侯乙编钟是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早期著名的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北155千米随州市郊区曾侯乙墓。出土后的编钟是由65件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现存湖北省博博物馆。
青铜乐器是铜、锡、铅合金,音域跨五个半8度,12个半音齐备,史籍中记载此宝为曾侯寿诞之时,楚国国君相赠,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他超高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其音乐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她音域宽广,五个8度,比现代钢琴至少一个8度。
2400年前的战国时代,先民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分的最佳配方,以获得优美的音色,掌握了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高的严格比例,铸造出不同音高的编制系列。设计了"合瓦式"的独特钟型,与复杂的钟腔结构,形成了奇妙的一种双音和优美的旋律。由于有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的宫调转。尤为可贵的是,钟体和附件,还篆刻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摒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
岁在已亥年春月谭晓卫写於武汉铁路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