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装进盘子,在餐桌上粉墨登场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肚子空落落的年代,野菜只是补充能量的不得已之选。
我记得几年前,爸爸是无论如何也不吃我们视为人间美味的蒿子粑粑的,因为小时候吃苦了。可是,那时候的蒿子粑粑,会掺入糯米,加进白糖,煎得油汪汪的,作为饭前的小点心摆在桌上吗?
还有就是蕨菜。清明过后,几场春雨一下,蕨子就像春笋一样蓬蓬地长起来了。上上周,嫂子特意从长沙开车回来,邀我们一起去摘蕨子。开车来到邓石桥的山林里,换掉平时穿的高跟鞋,穿上休闲衣服,我们几个在青翠的小山上埋头苦干起来,成片成片的蕨子在风中摇曳,一会儿就满满的装进了大口袋里。回去用开水焯一下,拌入油盐酱醋,加点蒜泥剁椒,开胃爽口,哈喇子都要流出来。
在古代,蕨菜被称为“吉祥菜”。因蕨菜是筵席上高档菜肴的原料,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诗经》中的“陡彼南山,言采其蕨”,描绘的就是人们谈笑风生,成群结队在南山采蕨的情景。
在我们这个全国第三大楠竹之乡的丘林地区,春天里去采小笋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生长小笋的是学名钢竹的竹子,每年春天发出的新芽细细嫩嫩的。隐没在竹林中杂草丛中,我们在竹林里来回穿梭,寻找这种人间美味。采摘回来,剥去外面的笋衣,薄薄的切片,用鲜肉与酸菜一炒,酸鲜脆嫩,回味无穷。
益阳的沅江南县等地属洞庭湖湿地,一到春天,漫天遍地的芦笋。湖区不论男人女人,整个春天吃住都在芦苇荡里,采芦笋成为唯一的工作,甚至有些河南河北的农民也拖家带口的到这儿来呆一两个月,采摘芦笋,换取不菲的收入。芦笋无论炒肉,煮鱼,还是清炒,凉拌,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时令菜蔬。苏东坡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至于沟渠水边随处可见的野芹菜,又叫药芹菜,比较起西芹来,有股野生的香味,在香干炒肉里配上几根,又好看又好吃。
如今生活富足了,田间地头的野菜因为其保健功效而成为稀罕物,登堂入室,摆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吃上一盘自己亲手制作的野菜,给生活增添一份健康与情趣。
常怀一颗亲近大自然的心,感恩上天的恩赐,感谢生活的静美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