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旅美詩人,現居紐約。1973年出生於昆明,後成長於廣東。1990年開始寫詩,次年移居北京,2012年移居美國。2006年與黃秋遠發起創辦《新文學》雜誌並擔任主編,曾任多個畫展策展人、主持全球徵文活動、兩度獲美哦國西蒙斯國際詩會邀請、主編“中國國畫家系列叢書”並撰寫樂評,早年音樂作品常被北京國家大劇院和中央歌劇院演出。2015年應北京中華世紀壇中秋國際詩歌節藝術總監、詩人嚴力先生邀請為詩歌節創作組詩《月光曲》並在開幕式上朗誦。曾連續三年獲美國作曲家、作家及出版家協會“年度作家奖”。現任國際音樂交流協會藝術顧問。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文/秦溯之
说句实在话,真的要提起笔来给林静老师的新诗写些评论的话语,我忽然又有些踌躇了,因为我确是感觉着诚惶诚恐。我不是怀疑自己的欣赏和评论的能力,而是我确实觉得自己的评论能力一定不足以表达林静老师诗歌的高度。恕我浅陋,至少就我现在的目力所及,在中国当代的新诗界,林静老师的新诗及林静老师本人当得起更高的声誉和荣誉。这或者是我个人的偏爱,然而,无论我读了林静老师的诗后的感受有多么深刻,感觉有多么神圣,诗情有多么崇高,共振有多么强烈,余韵有多么悠远,我坚信,我拙笨的笔决不足以来表达我读过林静老师诗歌后的感动。以下所述不过是我作为一个读者对美丽的林静老师诗歌的一点印象和读后感罢了。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我这样说过,能读到林老师的诗是我的缘份,能认识林老师是我的荣幸!我要感谢网络,使我能在一个新诗的圈子里认识了林老师,并读到了她的诗!尽管我们隔着一个太平洋,她现在是在大洋彼岸的遥远的纽约,而我则是在黄海之滨的一个小城日照,然而,诗歌是相通的,诗心是相通的,诗歌没有距离,也不需要距离!其实,认识并读到林静老师的诗还是不很久远的事。我无法确切地形容我当时读诗后的感觉,是眼前一亮,是深深的认同感,是无比的震撼,都说不好。总之,我马上给她留了言,尽管唐突,也顾不得了,因为我要表达我的感受,因为并不是每一位诗人的诗都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下面就是当时的话,我一字不落地录在这里。
“读了您的诗,以及介绍的文字。诗不必多,几首足慰心胸。就像一个书法家必须拥有自己的书法语言一样,您的新诗,语言简洁清爽,又不失隽永老辣,叙述风淡云轻,却自具千钧之力,结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总之,林老师的新诗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视野宏阔,力透纸背,在我国当下新诗界确是一股清新之风,自当独占一席。我本人基本写古体诗,偶尔写几篇所谓的新诗,实在是贻笑大方。但我深刻认识到,就叙事本身及抒情的自由、深度和广度上,新诗确乎是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个人认为,古体诗更长于含蓄的美,形式的美。以上见识卑陋,在林老师面前,可谓班门弄斧,尚讫见谅。能读到林老师的诗,我感到非常高兴,多谢,并祝艺祺!”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其实,对林老师的诗是无需按着诗论诗评的章法来阐述的。因为这诗的发表并传世并非要和现在所谓的主流的诗人争一日之长,而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初升的朝霞,是沧海澎湃的波涛,是长空展翼的雄鹰,是人生睿智的哲思,是关于人类世界的叩问与警策!这诗是素颜的,是未加修饰的,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是讽刺的,更是发人深省的!这诗又是晶莹的,剔透的,含蓄的,高蹈的,是激烈的檄文,是悲壮的宣言!她的短诗恰似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她的长诗就像一串串的珍珠串成的璀璨的巨幅长卷,然而并不曲高和寡,而是拥有着大量的读者,是名副其实的曲高和众!一切圆熟简练,故作高深的所谓主流诗作,都无须拿来作比方,因为这诗是超越庸俗的率性之作,是于深厚的底蕴和高超的技巧之上的自然流淌,于诗人而言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胸怀天下格自高!
众所周知,林静老师早年的专业是作曲。因此,作为诗人,她有着非官方的文学色彩,而又远客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因此,她有着相对独立的身份,因此,她的诗歌有着更为客观的表达,因此,她的诗歌有着拜伦式的讽刺,也因此,她的诗歌也更有着叩问苍天的勇气和令人心碎的苍凉与悲怆!在一次读过她的诗后,我曾这样留言“自古诗以怨,林老师震铄古今的悲悯思想,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加上宏阔的行笔思路,确实不同凡响,令人震撼”!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诗言志,自古而然。周作人曾把载道作为言志的对立面,愚则认为,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诗发己言,则为言志。诗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鼓与呼,则为载道,如此而已。林静老师的诗正是如此,既是言志,又为载道。既抒发了自己的情志,又自具强烈的社会意义。无论短诗,抑或长诗,林静老师的诗句往往有千钧之力,直指人心,直指矛盾的核心,一语道破天机,给人以强大的震撼,产生强烈的共鸣。象《总有一颗心在风中慨叹凄凉》这首小诗:
老天都晓得要以放晴
来偿还雨淹耕地的愧疚
欲念何时才会把穷奢叫停
将一掷千金的酒宴
散予世间饥寒
躲或不躲想与不想
苦难都在逼近生灵
盘古开来万千年
总有一颗心
在风中慨叹凄凉
读后就令人立即想到杜子美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句子,弥漫着强烈的刻骨的悲悯思想,让人不得不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这是载道。同时,又言诗人之志,一颗诗心穿过千年的沧桑,依然在风中感叹凄凉,祈祷忧伤,驱除苦难。运斤于方寸之间,这是怎样的力量?我不禁慨叹,这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啊!而这样的诗在林静老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所以我敢于说,林静老师的诗有着唐诗的豪放与宋诗的韵思,有着李白的天马行空,有着杜甫的沉郁顿挫,有着拜伦的讽刺力量,亦有着泰戈尔的悠远哲思,从而“散发着理性的光辉”!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就像一幅妙品的书法,必定是笔法、字法、章法的完美结合一样,无论古诗,抑或新诗也都是讲究着诗法、语言、结构的美的。众所周知,林静老师早年是专业的作曲家,深谙音乐之道,又了解书法和绘画,表现在她的诗歌里,便有了强烈的节奏感,抑扬的韵律感,使她的诗歌富于音乐的美。她当然谙熟于乐句、乐章、乐曲乃至交响套曲的结构,所以我们读林静老师的诗,会感到一种结构的美,尤其是她对于长诗的把握和驾驭,更显功力,达到了运筹帷幄,举重若轻。她的长诗《死与火》、《流光溢彩》等等,就不啻是一篇篇诗的交响套曲,让人不禁想到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以及拜伦的《唐璜》的结构的恢宏大气。我时常感叹,吾泱泱华夏,诗之大国,瑰宝无数,璀璨星河,自屈平《离骚》以降,历数千载,竟无长篇巨制堪比西洋,直到读到林静老师的长诗,我忽然感到自己的认识的肤浅,或者她的长诗能够了却我的遗憾也未可知,我们欣喜地感觉着并期待着!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一般的读者对于林静老师的新诗是熟悉的,实际上她对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和实践者,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在她的新诗中,在她的诗歌谈论中,哪怕是在她的关于音乐的专业的评述中。她曾经如是说:“在严格的作曲训练中有一项叫风格作曲,就是仔细地分析适量地模仿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师的写作风格,以了解大师们创作时的状态和思维方式。我认为对楚辞、唐诗和宋词中的名作进行仔细的研读分析最有利于中国诗人的创作”,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像一名优秀的书法家必须临帖,尤其是临名帖法帖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新诗的作者,林静老师是有着几近四十年的读古诗学古诗的经历的,中华优秀的古典诗词的阳光早已浸透了她的肌骨,沐浴着她的新诗。当然,她又勤于对西方优秀新诗营养的汲取,融汇到她的新诗中,可以说,林静老师的诗是中西合璧,也是并不为过的。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下面,我们看一下林静老师对于诗人自己和对于她的读者以及对于她的作品的态度吧。
林静老师说过,“写诗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简单的话表达了作为诗人的林静对自己的态度,多年来,她未曾笔辍过,以她不懈的努力与独立的思考用诗歌的方式记录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生存现状的认识与表达。
每当有读者给她留言,她总是谦逊地说,“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您的慷慨评论和理解是写作的美好延续!”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她对于读者的态度,对于读者,她始终持一种最谦虚,最忠诚,最尊敬的态度。她始终认为,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是对她的诗歌的再创造,是作品的延续,可见,作为诗人的林静对自己是负责的,对读者是负责的,她的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令我肃然起敬!
“创作之路无止境,而时间将是最后的验证者”,而诗人林静的这句话,确是表达了她对于诗歌创作,对于自己的作品的态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对诗歌是虔诚的,对自己作品的评判是放达的。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中国历代并不缺少女诗人、女词人。鱼玄机、朱淑真、李清照等等,她们或以诗言志,或以词抒情,或诗丽词雅,或幽怨凄婉,或简约含蓄,大浪淘沙,她们都被公认为大才女。而林静老师以新诗抒情、状事、讽刺、益世,或短小精致,隽永含蓄,言简意远;或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痛快淋漓,盖当代新诗之女中豪杰者也!使玄机、淑真、易安今在,犹恐惊羡,亦未可知。当年读余秋雨历史散文之初,深愧相见恨晚,今者读林静老师华章,犹抱迟读之憾!历史从来不缺天才,对读者而言,无缘读也,对作者而言,无知遇也!天下之事如此,想文章之事概莫能外。鲁翁诗曰,于无声处听惊雷,可以表达一个新诗爱好者此时的心声!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我并不是一个习惯于理性思维的人,更没有缜密的逻辑,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更适于形象的思维,所以这乱七八糟的表述,是决称不上诗的评论的,充其量不过是我读林静老师新诗的一些感受,一些随笔罢了。然而,这确是表达着一个普通的读者对美丽的林静老师的一份恭敬、钦佩与景仰!当然,任凭我拙笨的笔怎么能够描绘得尽林静老师的新诗的妙处呢?毋庸闲言,还是请尊敬的读者诸君,早一点来欣赏林静老师的大作,来亲自感受林静老师文字的魅力吧!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秦绪和,男,原名秦绪合,字溯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日照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海曲诗社社长,东港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海曲》副主编。古典诗词、新诗及散文作品数百篇散见于各种报纸及文学刊物。
诗评丨诗人林静新诗印象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