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定罪”不可取
周末,爸爸妈妈去接小志,爷爷却告诉他们,小志竟然没有告诉爷爷就从爷爷的抽屉里拿了200元钱!
爸爸妈妈认为小志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他们失望了,这不是个小问题,是道德品质问题呀!尽管小志认了错,事情也过去很多天了,可爸爸妈妈还是想起来就生气,一有机会就利用这件事教训小志一番,还把事情告诉了外婆、外公、舅舅、小姨,让大家都来给小志讲道理,好让他以后再也不敢“偷”钱了。事后爸爸妈妈才得知,原来小志是用这200元钱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钢笔。
像上面故事中的父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定罪,甚至因为痛恨孩子的错误,就忍不住把孩子的行为告诉所有人,以期孩子可以在大家的教育下改正错误,或许会适得其反。
虽说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行为有时是冲动的、不计后果的,却并非是有意的。如果父母不分析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动机,就把它定性为道德品质败坏,会使孩子因一次偶然的错误行为而背负上深深的负疚感、罪恶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阴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和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
【教育建议】
把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以示惩罚、教训,对孩子来讲是一种缺乏尊重的、粗暴的甚至是很残酷的方式。孩子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心,他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也会很后悔、很难过,会希望自己悄悄地改正错误,重新得到父母的认可、喜爱,而不是将自己的错误公布于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