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4.1.21 还要“高管”团队吗?-重塑组织沿途的洞

【读书笔记】4.1.21 还要“高管”团队吗?-重塑组织沿途的洞

作者: MaxDing | 来源:发表于2019-10-19 20:44 被阅读0次

    4.1.21 还要“高管”团队吗?

    在不少自主管理组织中,“高管”团队依然存在,而另一些自主管理组织中,已经没有“高管”团队了,到底是否还需要“高管”团队呢?

            其实在许多自主管理组织里,仍有协调全局的角色,同时协调销售、财务、市场、生产等,这些人员需要一起开会。

    来个例子一下

        一个一两百人的制造企业,可能有三、四个生产团队,一个销售团队、一个财务团队、一个工程团队、或许还有人事团队。一般做法是——自主管理组织中有这么做的:各个团队派一位代表组成“全体小组”,也可称为“高管团队”、一般管理团队”或“跨职能团队”,叫什么不重要,这在自主管理组织中并不少见,刚才举的是工厂的例子,但其逻辑也同样适用于学校。据我所知,学校也是由科学教研组、语言教研组、美术教研组等组成,每个教研组派一位代表,组成“全体小组”来协调事情。

    到底需不需要各部代表高管团队呢?到底还需不需要周例会、月例会来协调各部呢?

            这种团队有必要存在吗?有人之所以设置这种团队,不过因为把习以为常的“高管团队”进行改头换面罢了,只是因为无法想像,没有高管团队该怎么办?那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可以怎么办:诚然,有时的确需要,从组织全体角度来讨论事情,需要选一些人来共同探讨此类话题,关键的是无论什么议题,都要选同一批人吗?我想更有效做法是,每次依议题临时组队

            当具体议题出现,比方有人觉得:

            “嘿,我们该梳理下入职流程吧”

            “以便帮新人融入自主管理模式”

            “以便帮新人融入自主管理模式”

            每次都由不同人组队,由不同经验和专长的人组成,由情有独钟的人组成,由想自己推进该议题的人组成,由此可见,做法上不拘一格,相比选派代表的形式,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选派代表的形式下,无论议题内容、无论是否感兴趣、无论是否有所贡献,代表们都不得不参与,难怪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列席”会议罢了,他们也只能做到“列席”,临时自由组队既有好处,也有问题。好好探讨一番很有意义,好处有四点。

    第一点,不固化团队及成,可以防止无端生事现象的 

            行使管理职能、共享职能的人,常有“无端生事”的倾向。

            在博组客【荷兰一家青色组织】早期,他和各团队教练每月碰头开会。他们每10到12个人组成一个自主管理团队,有数名团队教练,在必要时给各团队以支持,于是教练们对各团队运作情况都很有数,Jos de

    Blok觉得跟这些教练,不时碰面、梳理情况,是有意义的,“团队情况如何啊?”

            “哪些做法奏效,哪些做法欠效”

            然而,每月例行的碰头会,却成了他们“无端生事”的来源,他们或这或那地为团队操心:

            “对噢,该改进下入职流程”

            "搞个领导力项目应该不错”

            “IT平台上要加入这个功能”

      他们于是开始——当然,初衷是好的,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运作中的团队却毫不需要,想想也知道其坏处:比方说,把我放到这种场景下,我也会侃侃而谈,点子一个又一个。。。但问题是——团队当真需要这些吗??还是我在自己的点子中孤芳自赏呢?Jos deBlok立马取消这个例会,停止该例会,不再无端生事。

    第二点是,如果派代表成小,不知不中,实实在在地削弱了自主团队工作的力与

            假设博组客上述碰头会还继续开,如果我是护士团队中的一员,看到入职流程需要改进,我直接的反应是“喂,上面那个小组”“你们该开会了——入职流程需要改进了”,我会倒退一步,视其为权力等级的产物,觉得权力热情渐失——都叫别人做好了,博组客现在取消了这个碰头会。于是,如果我觉得该做什么,会向其他同事呼吁:“我觉得入职流程该改进了”“你们觉得呢?”如有人回应,那么“我们一起组成志愿工作组吧”,这样一来,不必选派代表,反而推动每个人更自告奋勇,自发号召、自发参会,这才是真正的权力下放。

    第三点,不用固定小组协调事情,更能发挥组织集体智慧

            固定代表小组倾向于自认为给整个组织代言,觉得自己开会决定就好,建议流程形同虚设,想像一下,它取代了本可以在更大范围辩论的过程——这种广泛辩论极为重要。尤其在战略、愿景相关话题上,如“这个重大决定该何去何从?”

       每当这种时候,基于建议流程的决策,能鼓励更广泛人的参与覆盖面远比代表小组广泛得多,因为比起代表小组,拥有相关专长的还大,有人在被决策结果影响的人也远超代表小组,因此,进行此类决策时,最好不要通过代表小组决策,相反而应当,鼓励组织中更广泛的各方面,都参与到议题中来,这样一来,你调动的是组织更深层次的“集体智慧”。

    第四点是,如果每个议题都由不同人成,不同人因议题而相聚,能建立更深刻的人,人更了解彼此,知道彼此所这对整个组织大有裨益

            与其组成一个6,7,或8人的固定小组,反反复复让他们彼此熟悉,而组织里其他人几乎从不谋面,不如以临时组队方式不断形成深刻的知识网、关系网,无论是在组队期间还是之后,整个组织都将受益,这就是不再有“高管”团队的四点好处。

    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团队成型”方面,如果是同一批人,他们知道如何共事,但如果每次队友都是新的,每次都需要经历了解、共事的磨合。另一点是“对话不连续”的问题,当(固定的)团队成员讨论不同话题时,各次讨论成果可以相互借鉴,而非固定的成员讨论时,却没有“前情”可借鉴。

            对比起来好处仍远超问题,所以我邀请你认真考虑下,考虑不在“上面”设置高管团队,换言之——不再设置固定团队处理全局话题。"高管”这词有用词不当之嫌,这对“全民共治组织”和“合弄制组织”的挑战尤其大。

    怎么做呢?

            一种简单的办法是,在一般管理团队中设岗不设人,如有必要,任何合适的人可出任合适的角色,在“全民共治”和“合弄制”组织中是一种做法,现实中你可能还没走到这一步,有的组织在变革中进行到某个点时,才会取消既有的高管委员会。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可能想要的太超前了,我见过有组织是这么做的,很有意思:高管委员会一起开会,定下来哪些事情至少一定时期内,仍由委员会来把关,以后也许就不用了,再确定哪些事情委员会不再插手,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他们大概定了三类不同情形,例如“委员会仍然把控整体战略”“仍然掌握整体财务情况”,在放权之前这些仍然需要把控,但已经很明确“不再插手运营中的具体决策”“这类事情拿到临时小组会上”,这不失为过渡期间的一种方式,随时间推移,哪天你觉得新机制运作顺畅,就无须在“上面”设置委员会了,你大可放心,每当需要统一协调时,或需要作出影响全局的决策时,总会有人自告奋勇。

    原文接:4.1.21还要高管团队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4.1.21 还要“高管”团队吗?-重塑组织沿途的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ln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