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一篇名字叫做《把笑容带回家》文章,颇为感动,感觉自己错过了许多本该拥有的幸福。从那以后,我努力地改变自己,用笑容迎接走进进门的第一缕阳光。
1
母子正在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说“我下岗了”;父亲出去找工作总是碰壁,但每天回家,他都笑着说“差不多了”;父亲做工时受了伤,回家依然笑嘻嘻的,说“没事,没事”;最终,一家人就靠着一辆三轮车,攒齐了学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发现了著名的“首因效应”,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家人之间虽然不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首因效应”同样起作用。
回家,是与家人的“再一次见面”,这一面决定了家人如何判断你这一天的状态,并且在接下来的整个晚上,这个判断都会在脑海里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人的情绪和行为。
2
有一位家庭主妇,她的家中,男主人大方和善,孩子彬彬有礼,温馨、和谐的气氛充盈整个空间。
她的家看起来跟普通的人家没什么区别,除了房门上挂着的一方木牌,上面写着——“进门前,请抛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
有朋友来拜访,询问起那块木牌:“我也会时常提醒丈夫,不要带着怨气回家,可是他总是当耳边风。你用木牌提醒爷儿俩真的有用吗?”
女主人笑笑,解释说:“我并不是提醒他们。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充满疲惫的脸,紧锁的眉头,忧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
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这副愁眉苦脸时,会有什么感觉?
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我原来认为都是他们不对,其实,我自己也有原因!
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块木牌钉在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换了一种方式进家门,消极情绪的传递链在进门的时候就被截断了,留在家里的,是一片平和与温馨。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那一块小小的木牌。但这木牌背后,是“面孔管理”的学问。
3
我的性格是属于比较内向的那种,心里有事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憋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慢慢消化。
因为我总觉得,动不动把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向朋友,家人或者同事诉说,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因此,与其给别人带去不愉快,还不如一个人承受。
但是,心情不好时,在外人面前,还能强装笑脸,风平浪静。一旦进了家门,就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了。自然而然地会表现在那张一看就懂的脸上。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不愿意跟妻子,孩子多说一句话,自己一个人躲在书房,随便翻翻床头的书籍,百无聊赖地打发着时间,希望那些笼罩在心头的阴霾早点散去。
后来我慢慢发现,一进家门的情绪就是家里的气氛。你若高兴,家里处处洋溢着幸福;你若愤怒,家里空气都像凝固了一样,死气沉沉。
于是,我默默地给自己立了flag,无论什么时候,进家门前,先给自己一分钟思考的时间,想想自己的情绪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因为不愉快的事情忧心忡忡,就快速在脑海里搜寻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情绪后再打开门。
刚开始,那一分钟我觉得过得很漫长,尤其是站在自己家门口,却不能打开门进入。就行一个犯了法的罪人一样,深怕给家人带去伤害。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坚持做到进家门前的情绪思考。此事听起来很枯燥,但真正养成习惯后,就顺其自然。
通过这样自律式的坚持,让我真正懂得了走进家门那一刻情绪的重要性。其实,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个坏情绪让一家人都不开心,反之亦然。
4
一个人的笑容往往是内心愉悦的表现。因此,生活中学会笑对遇到的一切,就会让自己不再负累,不再纠结于那些蝇头小利。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你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你的脸上常带笑容,那么,生活也因你而阳光,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也会同样为你送上笑脸。
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莎拉·普莱斯曼表示:“在经过同样的压力测试后,被要求面带笑容的受试者,心率下降得更快,压力也减轻得更快。”
也许,我们面对别人时,会强装笑颜,对于家人更应该如此。把笑容带回家,把烦恼抛在外,让肉体和灵魂在这个温暖的港湾相濡以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