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我也大胆说“课改”

我也大胆说“课改”

作者: 免疫力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23:21 被阅读59次

    说起课改,我感觉一部分老师当然包括我了,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课改就是一头大象,而我们不得其全貌,只凭着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去想象。

    要了解课改,当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课改。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资料得知我国进行课改的基本原因是:因为人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为了培养出来的人更能适合社会环境的需要,就必须进行改革。

    课改是民间教育组织提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课改是国家教育部提出来的,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的,课改的全称是课程改革,而现阶段的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课程改革,顾名思义就是改革的是课程了,什么是课程,大家是众说纷纭,我的理解它绝不是简单的教材。每个学科都有其课程标准,对课程来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也可以说“标准”是“罗马”,“教材”是“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作为教师就是要知道“罗马”的具体位置坐标,然后研究通往“罗马”的“道路”怎么走才最合适。

    课程就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总和。

    理解了课程就要了解课程改革,改的究竟是什么?哪些改革的内容需要我们学校一线教师来承担?

    既然“标准”是灵魂了,那改革的第一要素当然应该是“课程标准”了,这是国家层面的改革,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学习研究课标,准确的理解和执行课标了;改革的第二项内容应该是课程结构,也就是学校要开设什么课程,这是专家和国家考虑的;第三就是课程内容了,国家有统一的课程内容,但新课程分为三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学校和老师要负责的就是校本课程了;第四应该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老师,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老师要全面承担起来了;第五就是课程评价方面,自认为这应该是国家和教师共同承担的,但国家决定这评价的方向,因为国家的评价还大部分强调甄别与选拔,比如中考、高考,一大部分孩子要被拒之高中和大学的门之外,国家的职业教育又不能完全跟上。所以中小学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只能是在不改变方向的前提下,改变一下自己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了,以促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提倡鼓励教育,当然评价方式要以鼓励为主了。

    回过头来我们来详说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灵魂”的课程标准,其实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进行课改的标准。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就只说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标准,也只说老师能够操作的方面。首先说前言里的课程性质,第一句话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我提炼出来跟老师课改有关的就是“实践性”,老师改革的就是这个“实践性”。就是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这个“实践”,让这个“实践”更高效。

    再就是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理念的(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二)正确把我语文教育的特点。我认为是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正确解读、合理利用教材来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的。我认为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本理念的(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让过去的以老师为主讲授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自主是“灵魂”,课程的设计都要为这个“自主”服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玩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也是前一段时间风靡全国的课堂模式的改革,其实它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我大胆的认为是有的人断章取义,只盯住了这一点来放大处理。这一点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基本理念的(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目前课改最红火的,从国家课程的改变(教材版本的改变),到校本课程的创建。这里默默不动声色的反倒是地方课程课(由于眼界狭窄,接触的少,认识有欠缺)。国家课程的改变我们教师干预不了,所以校本课程的构建就是我们要承担的了,这一条具体要求: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那作为语文老师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的延续,就是丰富和补充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就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服务。这应该是高一个层次的课程改革。

    作为课程标准里的的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发展目标。那我们老师就从学生发展目标出发一路找寻下去,找到每一节课的学习原点:学生发展目标—课程(标准)总目标—学段目标—教材分册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堂学习目标,找到学习原点,我们老师做的就是怎么处理这个原点,比如总目标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我们就要明白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浅显的阅读方法。老师就要具体到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

    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其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就是跟我们老师的具体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关了。这个也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其实也是目标的达成过程。也是老师要在教学和学习的原点上下功夫的“原点”。

    教材编写建议是国家层面的,但可以作为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的依据。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完全就是我们学校和老师要承担的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去开发我们的学科延伸的校本课程。就是现在我们学校乃至全国正在实施的“课程建设”。

    明确了老师所承担的任务,我们也就有了课改的方向。

    但目前的现状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非常优秀,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的课程视域严重限制了其课程实施水平的发挥,以至于“教语文”的丰富与美妙,只能无奈地减缩为“教教材”的局限与尴尬。不仅如此,由于解读教材文本和把握编着意图能力的有限,怎么能一部分教师又在“教教材”到过程中大打折扣,将“教教材”减缩为“教课文”,甚至是“捋课文”“捋情节”。那么,超越教材,构建真正适合儿童的语文课程上,作为普通老师的我们能走多远?

    我自己认为教学生还要因人而定教法学法呢,对于教师也不能一刀切。让那些优秀的教师走的快的可以先行一步,构建自己或者是学校的“课程建设”,比如周益民、常作印、新教育的“飓风”老师等。走得慢的老师,可以先做好,做扎实基础的课程改革,比如做好教材的解读,合理利用教材,弄明白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联系等,然后在走得快的老师的影响和带领下,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开发校本教材,构建课程建设。否则课程改革还只能是形式上的改革。

    没有走过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发,一个人会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探索课改的路上,让我们结伴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也大胆说“课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rs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