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学盛行,但是自己一直不是很感冒,阅读的大多是西方书籍,除了四大名著以及一些现代作家的书籍,很少认真阅读过其他国学类书籍,总感觉中国人讲道理绕来绕去,不是简明易懂,听起来玄之又玄,趣味性也不是很够,虽然自己kindle 里有很多国学的书籍,但是始终提不起兴趣去阅读。上星期心情有一些起伏不定,听说国学是最能静心的,就看了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的文言文以及民国时期的白话文,所以很多地方阅读起来也不是很顺畅,不是很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另外受自己阅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所以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解可能也不是很全面到位,这里就以书为引,来谈谈最近所思所想。
王阳明“知行合一”将知与行合作一处,才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按照梁启超的解释,这里的“知”和“行”并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知与行使不能够分开的,真知与行动是一体的,唯心和唯物主义都是不符合王阳知行合一的观点,只是知而未行就不是真知,只是行而内心不知就不是真行。让我想到那句“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按照知行合一的观点来看,这只是未知,不是真知;相对应的就是“过完了这一生,但是依然不明白生的含义”,我们做过很多事情但是却不明白那些事情的本质,浑浑噩噩做完了很多事情,知行合一就是要达到知与行一体的状态,这需要身体力行同时内心又通透明白。想想自己生活实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东西自己知道但是行动上却很难改变,有的事情自己经历过却依旧困惑,这都不是知行合一的状态。
一直追求平淡从容的面对生活,没有悲伤愤怒,没有孤独消沉,没有焦躁不安,不愤懑不自责,生活只剩下最有益的那一些情绪,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以及喜悦。但是发现自己总是很难做到,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平和容易,在变化中保持平和难,在危难之际保持从容更是难上加难。总是一次又一次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就像是一只超出我掌控能力的怪兽,时不时的逃出来将我生活的平衡安静打破,让我感受到种种我不想要的东西,或者悲伤、或者难过、或者烦躁、或者对自己的苛责。。。。极力避免的东西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试图去学哲学想要去弄清人生的意义、明白爱的真谛,却发下孔子、老子、柏拉图。。。。都没有告诉我答案,转而又想通过心理学解答自己内心的种种困惑,却依旧发现懂得心理学的一些定律却依然有很多困惑不解,或许是自己浅尝辄止,专研不够深入,或许有些东西需要时间和阅历才能明白。最近心中一直不明白到底什么是个人隐私,为什么有的人很少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信息但是喜欢探听别人的消息,我一直是那种别人想了解什么我总是毫无保留的告诉别人我所思所想,不知道怎么设防不知道告诉别人这些信息将会对我产生什么不利吗?但是最后发现别人不会告诉你他的想法即使是最简单的个人讯息,有种信息不对称的失衡感,可能是我太敏感了,总是能够觉察到种种细微的差别,但是却又不能够理解这些东西,更不知怎么去恰当的处理对待,所以很多困惑萦绕在心中,让我感觉自己看不清他人看不清生活,一个连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更妄谈去掌控它呢?希望时间让我明白生活明白自己,心中坦然明澈、从容自在。
我一直是个理想化的人,有时候过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喜欢自娱自乐多过与人来往,但是越长大越发现我们难以逃避这个社会,很多事情终将面对,在接触这个社会的时候有惊喜也有很多的不开心,但是希望自己慢慢学会坦然面对这种种情绪吧。难过悲伤让我觉得那些快乐充实的日子难能可贵,对未来的担忧让我不敢松懈现在的自己,孤独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激动紧张让我能够认真对待我重视的事情把握机遇,甚至是与朋友亲人的偶尔冲突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对方。我想我不是要屏蔽这些所有我不想要的情绪,而是正确的对待这些负面的情绪,让所有这些转化成积极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的养料,但又能够不过分沉溺于其中,不把偶尔的阴霾当做整个世界的黑暗,不把偶尔的挫折当做人生重大的打击,在情绪中能够保持那么一丝理智。
Ps.以前总是觉得中国很多东西都是落后的,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各种体制。。。。我们总是有要去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愿望,我们要做到世界第几,但是国外的那一套评判标准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在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时,如何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与民族特性民族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的本土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所以在学习西方的经济管理时,也应该对中国传统有一定的了解。
——此篇对王阳明的心学介绍很少,主要是自己不够了解,不敢过多做评论,下次等自己再阅读一些王阳明其他书籍再做补充介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