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我的事件分类中属于最高难度级别,是一个人能否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标准。
我之前喜欢用【浏览】作为标签。浏览代表着从材料中寻找信息,对应“检视阅读”中的列提纲。
在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我发现【探索】比【浏览】包含更多的深意。探索更像一种迷宫找路的过程,探索的结果就是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从找路出发,在我们的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得到的只能是选项,如果我们想要通过选项直接得到答案,就会陷入虚妄和恐慌中。为什么?因为你并不知道每个选项代表着什么。
所以,有了选项之后,应该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的排查,而且每次只能专注一个选项,不能乱跳。
研一听杨力祥老师讲课,他说道,“C++课件,网络上随处可见;但是到了围棋程序,就少了很多;到了操作系统相关的内容,就几乎没有了。”
我们寻找信息要对查找的结果有一个简单的判断,要判断能否通过网络找到并且不断去确定本专业内在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信息的边界。
为什么要这样?
为了更好的求助。求助是探索的一部分,在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但是,如果你询问的内容能够在网络上轻易找到,别人会觉得你根本没有准备好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问题不是最严重的,你可能失信于人,失去求助的机会。你仔细想想,你到底有多大的勇气去多次求助于人呢?
所以,珍惜每次求助的机会。
如何从网络上搜索信息,我有三条建议:
1.尝试图片搜索;
百度现在已经有图片搜索功能了,通过图片可以迅速对搜索内容进行匹配,有时还能找到英文的解释,这是非常高效的手段。
之前搜索,产品体验地图的时候,找到的优秀案例都是国外的,而且搜文字或者网页很难找到,图片就很容易。
而且,像是“零件图”“XX仪器”,找图片更是非常快的方式。
2.每次搜索结束后,更换关键词继续搜索;
3.把概念了解清楚,再搜索“怎么”的建议。
其中,我反复掉过没有搞清楚概念的坑。
有一次,我想问导师“气泡度”、“应力双折射”等等参数怎么填写?跟老师询问了两个回合,没有得到答案。我开始找这些参数的概念,当我把这些概念找到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查找概念之前,我思考这些参数如何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没有任何抓手就觉得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概念没有搞清楚。
我是一个喜欢分析关系而轻概念理解的人,更容易整体分析而忽略详细理解,查清楚概念定义才是寻找联系的前提。
当我们把概念搞清楚之后,就有了交流的背景知识,这时候求助也变得简单。
在求助前,你可以写求助报告:
1.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你已经做出了哪些努力,知道哪些东西?
3.你想到的解决思路是什么,是如何验证的?
4.你还有哪里是不懂的?
你的求助报告越精准,得到的反馈就越具体,更有针对性。
求助最好以语音或者面对面的方式展开,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对方的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的,而且也有助于深入沟通。文字反馈往往不够及时,而且因为不能够判断对方的反应,就难以知道他是什么情绪状态,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