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花世界中草药植物的那些事
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作者: 7a5497d49159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8:49 被阅读15次

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image.png

牵牛子的故事

从前,在黑丑山住着一家性王的人家,家中只有两口人,男的叫王安。夫妻俩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

突然一天王安下地耕作归耒,觉得自己两腿发沉,第二天竟不能起床,满身水肿,肤部胀满,心里痛苦难以忍受,妻子赶快四处求医,经多方治疗不能见效。

有一天,有一个牵牛的娃娃从王家门口经过,见到一向辛勤劳作的王大伯躺床呻吟,忙问伯母,王大伯怎么病倒了?伯母回答!你大伯突然有一天全身水肿,胸肤胀满,经多方治疗不能取效,因此不能下田劳作。

牵牛娃娃说:这我可找药耒试试,说着:就往山上跑去,采了一些黑白的颗粒的花籽耒,送给王大伯,告诉他用这花籽熬药喝,看看效果如何!

王安妻子半信半疑的将花籽熬药汤给王安服,经几天的服用巳有减轻,接着连服一个月,水肿消退,肤胀消失,两腿巳能活动自如,竟能下地耕作了,王安夫妻感到很惊奇,就又采了一些服用一段时间,病情痊愈了。

后耒,王安找到牵牛娃,问你采耒的是什么药,牵牛娃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药王安牵着牛在花丛旁向牵牛娃鞠躬表示谢意,牵牛娃在旁看到王大伯谢意,便说:这种花咱就起名牵牛花,它的花籽叫牵牛子吧这种能够治疗疾病也就在民间流传下来牵牛花现在正是花期,山坡,田梗,荒田,沟坎,九月底都可成熟,不防采一些以作备用。

药材形态请参考 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系列

image.png

配方

①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②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胡。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儒门事亲》禹功散)

③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宣明论方》一气散)

④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⑤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牵牛子五两(炒取末二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本事方》)

⑥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白牵牛一两(半生半熟),黑牵牛,-两(半生半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

⑦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补缺肘后方》)

⑧治一切虫积: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束),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沙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铃方》)

⑨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义》)

⑩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破故纸(炒)二两,黑牵牛子三两(炒)。上为细末,煅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

⑾治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仁斋直指方》)

⑿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牵牛子头末三钱,大黄二钱,穿山甲(煅)二钱,乳香、汉药各一钱。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

⒀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五、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⒁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图片.png

参考资料

image.png

中药学描述

可以参考 中药学-中医药出版社 十版 大学教材.pdf

image.png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牵牛子 药典

【拉丁名称】 SEMEN PHARBITIDIS 药典

【汉语拼音】 Qian Niu Zi

【中英别名】 金铃 ; 草金铃 ; 白牵牛子 ;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泻下药 >> 峻下逐水药
古籍出处:

《名医别录》
基原: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炮制:

牵牛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应用:

1.水肿,臌胀
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治水肿臌胀,二便不利者,可单用研末服(《千金方》);或与茴香为末,姜汁调服(《儒门事亲》);病情较重者,可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以增强泻水逐饮之力,如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痰饮喘咳
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为末服,如牛黄夺命散(《保婴集》)。
3.虫积腹痛
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功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2.《本草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3.《本草正》:“牵牛,古方多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药煎服,然大泄元气,凡虚弱之人须忌之。”
化学成分:

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及生物碱麦角醇、裸麦角碱、喷尼棒麦角碱、异喷尼棒麦角碱、野麦碱。
药理作用:

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其黑丑、白丑泻下作用无区别。在体外实验,黑丑、白丑对猪蛔虫尚有一定驱虫效果。
不良反应:

本品对人体有毒性,大量使用除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者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图片.png image.png 图片.png

相关文章

  • 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牵牛子的故事 从前,在黑丑山住着一家性王的人家,家中只有两口...

  • 牵牛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功效主治: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本品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于峻下逐...

  • 药用植物——牵牛子

    牵牛子,牵牛花的成熟种子,秋末采收。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

  • 芫花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泻下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

  •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第六、七、八、九、十单元

    中药学——第六单元泻下药 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沉降之品,归大肠经。二、功效:泻下通便,排除胃肠积滞、水饮等。三...

  • 中草药的故事-茜草(标准中药)

    茜草的故事 故事一 古长安城有一家人专卖一种中药汤剂,不管什么人得什么病,给上几个钱,就可买上一碗喝。有一天,一位...

  • 中草药的故事-金樱子(标准中药)

    中草药的故事-金樱子(标准中药)- 遗精遗尿良药 金樱子的故事 从前有兄弟三人,他们各自成家后,老大和老二都没儿子...

  • 泻下药的总结

    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逐瘀通经、清热燥湿 芒硝:泻下攻积、软坚润燥、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

  • 中草药的故事-石韦(标准中药)- 利尿通淋药(结石)良药

    中草药的故事-石韦(标准中药)- 利尿通淋药(结石)良药 石韦的故事 石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传说,《史...

  • 中药——肆佰陆拾捌:狼毒

    狼毒 别名:川狼毒、续毒 部位:根️ 性味:平;苦、辛 归经:归肺、肝、肾经;毒 功效: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积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草药的故事-牵牛子(标准中药)-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xp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