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万物生灵中草药
中草药的故事-三七(标准中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中草药的故事-三七(标准中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作者: 7a5497d49159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22:42 被阅读31次

    三七的故事

    image.png
    • 故事1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张小二的小伙子,他患了一种名叫“出血症”的疾病,口、鼻流血,大便也出血,眼看张小二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天一位姓田的江湖郎中从这里路过,张小二的母亲得知后,急忙催人前去求医,田郎中很快随人赶到张家。田郎中一边为病人诊治,一边询问病因,最后他拿出一种草药的根研末,给病人吞服。过了一会儿,说也神了,病人的血就给止住了。张小二全家感激不尽,一再要留田郎中在家住上几天。几天后,田郎中见张小二的病已快痊愈了,便告辞欲去。临行前,送张家一些草药种子,要他们将它种植在园中,并加以精心管理。                      
    过了一年,知府大人的独生女儿也患了出血症,虽经多方医治,都未见好转。这位知府大人为此急得团团转,后来想出一个妙计,为女儿贴出治病告示,称谁能妙手回春,治好女儿的病,年长者赏白银千两,年轻者招为东床。 
     
    张小二知道后,便带上草药,揭下告示,便直奔知府衙门。知府大人见了张小二,便叫管家请张小二为女儿治病,张小二拿出药来研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这小姐竟一命呜呼。知府大人大怒,认为女儿是他毒死的,命令差役将张小二捆绑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从实招来。张小二忍受不住这皮肉之苦,终于讲出了实情。

    张小二供认后,知府大人即下令通缉捉拿那姓田的江湖郎中,不久田郎中就被差役捕到了,知府大人要定他为“谋害杀人”之罪。田郎中不服,大声辩道:“此草药对各种出血之症均有奇效,但必须是生长三至七年的方能有效,张小二所用的药,仅生长刚满一年,时间太短了,没有药性,当然救活不了小姐的性命。”言毕,他请求知府大人当众验证,知府大人同意,于是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划了一刀,顿时血如泉涌,接着他不慌不忙地取出药末,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他这一在自己身上用药做实验的举动,使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知府大人也惊叹不已,无话可说。
                   
    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一件惨痛的用药教训,人们便把这种草药的根,定名为“三七”,表示根作药用时,生长年限必须是三至七年的。后来因这郎中姓田,故又称“田三七”。

    image.png
    • 故事2

    相传许久以前,云南边远山寨住着一位彝族医生,名叫曲焕章,他也是个好猎手。一天傍晚,他从半山腰采药归来,射中一只拦路虎,见它血流如注地躺在血泊中,一动也不动,满以为死了。翌日清晨,便请人去抬,岂料抵达目的地时,却不见老虎的踪影。经四处寻找,才在附近灌木林中发现它的血迹,显然负伤逃跑了。以后又曾多次听说这种怪事,于是人们说它是只打不死的“神虎”。可曲医生听了却不以为然。

    一天夕阳西下,他正忙着赶路,突然从山岗树林中传出一阵阵咆哮声,定睛望去,只见蹿出两只老虎。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爬上大树躲藏起来。一会儿,两只老虎追打着、厮咬着,跌滚到树下,结果两败俱伤,一只带伤离去,另一只倒地流着血。他透过皎洁的月光凝神窥视着。蓦地。只见那倒地的老虎竟挣扎着爬起来,东看西嗅地在寻找什么。当它走到一株野草边时立刻停下来,大口咬着叶子,不断地嚼烂,并将其涂敷在自己的伤口上,然后慢慢地走了。见此情景,曲医生眼前一亮,如获至宝,迅速爬下树,将那些被老虎吃剩下的野草连根拔起,带回家反复试验,发现果真对止血有良效。此后,他又凭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加了几味止痛消炎药,研制成现在驰名于世的云南白药。

    image.png

    配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三七1钱,花蕊石、血余炭各0.5钱,研末分4次吞服,每日2次。

    2、跌打损伤:三七1~2钱,磨甜酒内服,或研末内服。

    3、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一般服2日后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至15日以巩固疗效。

    4、消化性溃疡(瘀痛型):三七0.5~1钱,研粉吞服,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钱,乳香、没药各1钱。(此型可能为穿透性溃疡。)

    参考资料

    中药学 三七介绍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三七 药典

    【拉丁名称】 RADIX ET RHIZOMA NOTOGINSENG 药典

    【汉语拼音】 San Qi

    【中英别名】 血参 ; 田七 ; 山漆 ;

    所属类别:

    中药材 >> 止血药 >> 化瘀止血药

    古籍出处:

    《本草纲目》

    基原: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尽泥土,洗净,晒干。生用或研细粉用。

    炮制:

    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应用:

    1.出血证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用法用量:

    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古籍摘要:

    1.《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
    2.《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疼者,敷之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确实可证之处。如破伤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则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处已流出之血,着三七皆化为黄水,是能化血。”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药理作用:

    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草药的故事-三七(标准中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sa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