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奇葩说》,以为敢于表达,观点新、奇、巧即可在辩论中占上风,但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培训后,才发现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辩论还有很多学问。
以一般辩论赛的四个环节:开场陈词、质询、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为例,各部分均有讲究。
开场陈词
开场陈词由一辩担任,一般时间为4分钟。
好的陈词要求是论点清晰、论据可靠、逻辑严密。在表达时,每分钟200-250字是观众和评委听起来比较舒服的语速。
在上篇文章“《奇葩说》让辩论赛风靡校园的日子里,我花1万学费学到的……(1)”中提到,设置论点时在精不在多,4分钟的发言一般3个论点为宜,至少有1个较为新颖的论点。
开场陈词中,对于辩题中的关键词做好定义至关重要。
以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为例,该场辩论的辩题是“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由于正方到二辩才厘清关键词,指出“万恶”的“万”并非指“一切、所有”,明显失去了先机,所以让正方在后续的攻守中都很被动。
而反方一辩不仅对“万”字做了有利于己方的定义,对于另一个有分歧的“源”字也做了清晰的界定,在策略上明显棋高一着。
质询环节
质询是近几年辩论赛里比较流行的一个环节。主要模拟的是法庭的质证,即在规定时段,一方只能问,另一方只能回答,然后互换。
质询的目的,在于削弱对手的可信度,或者让对手不自洽,比如自相矛盾。
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达成共识、确认目标、激化观点或提出其他可能、推向矛盾或极端。
《奇葩说》第三季的前导节目《奇葩来了》中,黄执中对罗淼的一番质询,表现堪称完美。
当时的辩题是“追求无愧于心和尽如人意,哪个更愚蠢?”
罗淼的持方是追求无愧于心更愚蠢,论点是:一个人要做到无愧于心,除非他所笃信的某一套价值观能够解释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比如忠孝难两全,一个人如果笃信忠于国家是对的,那他就会把不孝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时候这个人就非常愚蠢了,因为他会把明明对某些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看看“大魔王”黄执中是怎么质询的。
黄执中:笃信单一价值观的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们要相信多元的价值观?
罗淼:是的。
黄执中:相信多元价值观的这件事情是你所笃信的吗?
罗淼:是的。
黄执中:那么笃信这套价值观的你是不是愚蠢呢?
有没有拍案叫绝?
自由辩论
一般而言,自由辩论是整场比赛火药味最浓的环节,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双方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攻击对方论点、论据、逻辑的漏洞,还要进一步证明己方的立场。
要想在这个阶段占上风,除了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反应能力和团队的协作配合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是回答简短,多问问题。在自由辩论阶段,虽然每一位选手的发言时间不受限制,但如果本队的发言时间用尽,则不能再发言,还有剩余时间的对方可以继续发言。面对这样的规则,每位辩手起立后的发言都应言简意赅,同时多抛问题,让对方疲于应战,这样才能使己方把握自由辩论的主动权。
在准备阶段,四位辩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设计问题,一方面,要多准备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目的性,要么是攻击对方,要么是证明己方,而非就一些无关紧要的点在打嘴仗。
二是见好就收,不恋战。
抛出问题后,对方有可能会避而不答,这时可以换个角度继续追问。但如果对方继续逃避,则点出来“对方既然答不上来”后,就可换下一个话题,不必穷追猛打,一方面,防止对方反应过来后破解了该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显得己方咄咄逼人。
一个话题占了上风,就见好就收、不恋战,这样才显得有大将风范。
三是守住自己的逻辑,不要被对方带偏。
自由辩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后,不少辩手的语速会越来越快,双方有时会纠缠一些表面的问题,而偏离了原有的逻辑。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对方这个问题跟我原本的逻辑是什么关系?我方有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
千万不要为了去占场面上的便宜,而被无聊的问题带偏。
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由四辩担任,既是对本方观点的再一次申述和总结,又是一个最终的点睛和升华。好的总结陈词既要全面揭示对方缺陷,又要重申强化本方观点,同时加以价值升华,起到余音绕梁的作用。
熟悉《奇葩说》的观众,可以看到目前的总结陈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胡渐彪式,即全场总结攻守得失;另一种是黄执中式,即“你说的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现场操作中,可以根据己方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初次担任四辩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的结构:
今天双方的争议是……
今天对方回避了……
对方今天的论证局限于……
我方今天这样论证,意义在于……
辩论小贴士:
作为《奇葩说》的粉丝,我们发现有些非辩论咖出身的选手即便发言时逻辑有所欠缺,但因为更有渲染力和煽动性,仍然会大幅度地扭转观众的投票结果。
这就提醒我们,在赛场上,即便是想说明枯燥的道理,也要多用口语化的表达,在举例论证时尽量选择鲜活、接地气的例子,这样才会引起更多的共鸣。
毕竟,人们喜欢听故事胜于讲道理,具象的描述会给人更大的触动。
下一篇,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