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汇简书热文制造局人物
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二)

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二)

作者: 麦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08:16 被阅读334次

     文/麦大人

    03

    744年,李白在京过了三年的翰林院逍遥生活后,因得罪宫中权贵而被玄宗赐金放还,天生放浪形骸的诗仙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句。

    曾经,他也是那样的孜孜以求,通过各种关系终于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然而李白终究不是一般俗人,不愿意像金丝雀一样被人豢养,毫无自由可言。

    在长安的三年官场生活,他算是彻底看清了官场的虚伪和黑暗,此刻也为自己重获自由而欣喜不已。

    带着这样的心情,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正好与漫游回家的杜甫相遇了。这一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两人整整差了一个时代。

    此时的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一介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自己的偶像,作为小迷弟的杜甫是怎样的心情?

    答案就跟今天的粉丝,见到偶像毫无二致。

    一千多年后的诗人闻一多,曾这样描述他们这一次相逢:

    “在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他们就像是太阳与月亮之间的相会。”

    杜甫早就熟读过很多李白的名诗,此时见到真人,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完全被偶像的精神气质所吸引,此后终生都难以忘怀。

    而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前一亮,这个人跟往常那些慕名而来的草包大不相同,只略微交谈了几句话,他就判断出对方深厚的文学功底。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只有投缘的人才会放下身段,于是两人坐下来痛饮数杯,接着便骑着骏马到东南方向的陈留打猎去了。

    半路上遇到另一位诗人高适,此人比李白小三岁,就是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家伙。

    当时的那个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一行人没走多远就挽弓抽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则是高适。

    大家把收获的猎物在炭火上烤着,发出滋滋的香味,有了野味配上美酒,几杯下肚,个个诗兴大发。

    多年之后,杜甫已垂垂老矣,回忆起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时光,泪水不禁打湿了眼眶,感慨之间写下了这首《昔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04

    此次聚会结束后,他们三人又约了在泉城济南游玩。第二年,在山东兖州再次相聚,这回只有李杜二人。

    他们携手豪游了齐鲁大地,走遍了孔孟之乡的山水城林,两人基情也日渐深厚,白天同游,晚上同寝,杜甫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诗句。

    作为大唐最有才华的两位诗人,高兴之余,也会互相戏谑玩笑,李白的《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兄弟啊,你看你又变瘦了,作诗也不要这么拼命啊!

    来而不往非礼也,杜甫小弟也不甘示弱,马上回了一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调侃李白,你要像道家葛洪那样修道寻仙,不要在虚度光阴,人前称雄了。

    实际上杜诗都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自然痛快潇洒,但一生抱负,雄心万丈恐也将付之东流。

    既有感慨,也有惋惜,不仅为李白而发,也是说给自己听。

    时光匆匆如流水,终于到了二人分别的时刻,喝过离别酒,他们竟是那样的不舍,拥抱再拥抱,嘱咐再嘱咐。

    照例此处需要来首诗,李白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在这离别的时刻,咱两啥也不说了,一醉方休吧!

    这一年多的相处,盛唐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满怀期待有重逢的哪一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别就是永远。

    正所谓我们曾以为来日方长,一不小心就相见无望。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z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