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我眼中的梁实秋

我眼中的梁实秋

作者: 79c4146583a9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16:41 被阅读0次

    初次接触梁实秋的文章,是通过韩寒。

    前几年,看了韩寒写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他是一个八零后的愤青作家、赛车手,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有志向有抱负,虽口无遮拦,但胜在敢讲真话,勇气可嘉。韩寒虽高中未毕业,但酷爱读书,饱览了大量的文学名家的大作,在周围人的一片非议声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片天地,让人钦佩。这也无形中打脸我们现在的教育,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学习不只有数理化,只要能吃苦,肯钻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韩寒在文章中提到,他不喜欢鲁迅的文风,觉得他太计较了,而更喜欢梁实秋、林语堂、胡适这些鲁迅曾经论战过的对手,觉得他们更大气些。

    当时看到这些内容,眼前一亮。以前读书时,由于自己目光灼浅,对于散文之类的书籍不甚喜欢,关注的少,觉得散文“形散”,无趣,乏味。经韩寒老兄这么一点拨,于是从网上找来些梁实秋先生的大作,开始认真拜读,越读越觉得肃然起敬,并由此渐渐爱上了散文。

    梁实秋(1903-1987),出生于北京,名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梁实秋1915年以直隶省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赴美国留学。先后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哈佛大学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研究所学习、进修,1925年获得哈佛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其间深受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撰文以理性的古典主义精神批评新文学运动的浪漫趋势。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先后主编《益世报》的《文学周刊》,《新月》月刊,《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等,并曾任国立编译馆社会组主任、翻译委员会主任等职。1927年他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他主张文学应表现普遍的任性,遂于1927年至1930年与鲁迅发生了关于文学的阶级论和人性论的论战。1938年梁实秋因提倡“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而受到批评。1949年他离开大陆到台湾,一直在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任教。1930年梁实秋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至1968年完成,共40册。梁实秋还曾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等30多种英汉、汉英辞典。梁实秋在散文、诗歌、小说方面均有创作,犹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清华八年》、《槐园梦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秋室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等20多个集子,创作量逾百万字。

    梁实秋先生博古通今,他的散文,真切自然,优雅风趣,亦庄亦谐。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社会现象,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生活情趣,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先生超凡脱俗、乐生旷达、从容优雅的人生境界。

    早年,适逢战乱,先生虽身处困境,仍乐观健康,随遇而安。

    “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露。”(《雅舍》)

    “雅舍”是先生抗战时代暂居的陋室,他对它的眷恋之情,只因“住得稍久”的缘分而生,表露的是先生的开朗乐观、随缘欢喜的人生态度。

    在先生笔下,理发、散步、请客、排队、谦让、送行、旅行、听戏、饮酒、下棋、运动,以及男人、女人、中年、老人、退休乃至耳聋,都是他津津乐道的题目。这些都是生活琐事,有人间烟火,也有事情风俗,经他描绘却别有风趣。在机智闪烁、妙趣横生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先生独特的智慧,过人的洞察力和对人生态度,对自我生命境遇的有情旷达。

    “我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个秘密:洋人排队,浪费空间,他们排队占用一里,由我们来排队大概半里就足够。因为他们每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通常保持相当距离,没有肌肤之亲,也没有摩肩接踵之事。我们排队就亲热得多,紧迫盯人,唯恐脱节,前面人的胳膊肘会戳你的肋骨,后面人喷出的热气会轻拂你的脖颈。其缘故之一,大概是我们的人丁太旺而场地太窄。以我们的超级市场而论,实在不够超级,往往近于迷你,遇上八折的日子,付款处的长龙摆到货架里面去,行不得也。”(《排队》)

    排队本有不舒适的一面,但先生在叙说的时候,以幽默风趣的笔法,产生诙谐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

    在《槐园梦忆》中,先生讲述了与妻子程季淑女士的相识、相恋、相思、相濡以沫,以及离别、重逢,一生相伴的情缘,表达了对故妻的深切怀念之情,读后感人至深,使人动容,催人泪下。

    先生的文字恰如其人,真诚、平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广博的学识,对友人的亲厚,和对人生以及世间万物的包容、欣赏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种气魄,这种胸怀,这种态度,这种境界,这种风格,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梁实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zr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