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我的忘年之恋

作者: 牛犁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3:01 被阅读0次
    晚年梁实秋

    如果说梁实秋是一个才子,似乎还不够完全。他其实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兼名士。他信手拈来一篇小文章,无不充满人生情趣和世相百态。民国时期,一位文人曾说过:“现在的小文与宋明时期诸人之作在文字上固然有所不同,但风格其实是一致的,或者加上了一点西洋的影响,使它有一种新的气息”。梁实秋的文章便是如此。

    我读过梁先生的文章不多,其中《孩子》《送行》《客》《旅行》几篇印象深刻。在《客》的结尾,梁先生说:人是永远不知足的,无客时嫌岑寂,有客时嫌喧嚣。客走之后又有另一番冷落空虚感。问题在哪呢?问题的结症全都出在客人的素质。如果素质好“未来时想他来,既来了想他不走,既使走也想他再来”;如果素质不好“未来时怕他来,既来了怕他不走,既走怕他再来"。虽然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不速之客总还是有的。真是把世相真实刻划的入木三分,让人难忘。

    梁实秋晚年曾定居美国,妻子离世对他打击很大,不得不带着万般无奈和惆怅从美国回到台湾。正当他想要通过远东图书公司帮他出版《槐园梦忆》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昏之龄的他,会遇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片晩霞。遇到一直等在那里的未来夫人。

    梁实秋和韩菁清

    当时,享有台湾影视及歌坛双栖明星的韩菁清正在远东图书公司寻找一本由梁实秋编写的字典。恰好在这里邂逅了学者梁实秋。谁知道这位当年的影视、歌坛明星,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她不仅有许多作家朋友,而且自己能读能写,更惊喜的是,她还是梁实秋的铁杆粉丝,他所有的作品她都看过,有些甚至还能背出来。如今,在这里相逢真是相见恨晚。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谈得难舍难分。

    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几乎每天中午都见面,他们一起讨论文学,漫淡人生,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下午。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可是,当年韩菁清才只有46岁,而梁实秋那时已经76岁,他整整比她大30岁,大了一代人还多。因此,他们的恋情,并不被人看好。他们自己也听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当两位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在一起谈恋爱,并且年龄差这么大时,一下子就成了媒体炒作的新闻,被报刊杂志大肆喧染,一时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这其中,支持他们在一起的人并不多,反对者却一浪高过一浪。

    年轻时的梁实秋

    然而,不管别人怎么反对,两个人仍然深爱着对方,当梁实秋为了处理前妻身后事而不得不重返美国之时,想到要与心爱的人分别,他不免心存挂念老泪纵横。据韩菁清回忆,她当时甚至不敢去机场送行,怕老先生见到她之后舍不得上飞机。

    此后的几个月里,两个人鸿雁传书,每天给对方写信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尤其是梁实秋,有时一天甚至写二三封信,字里行间写满了对韩菁清的爱。在他看来,爱情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一般人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认为人在爱情中最接近神的境界,他在信中把韩菁清称为“小娃”,他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不想成圣,我只想永久永久与我的小娃相爱”。

    西班牙谚语说:“爱情像一根魔杖,能把最无聊的生活点化成黄金”。当爱情这根一魔杖无意敲打在梁实秋和韩菁清身上时,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他们被彼此的真情所打动,顶住了世俗的偏见,终于走到了一起。1975年5月,梁实秋提着两大袋两个人的“两地书”,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

    为避免媒体炒作,婚礼在很小的范围举办,只邀请了少数好友参加。婚后,两个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他们很少出头露面。梁实秋埋头他的写作,韩菁清则读书、听音乐。梁实秋管韩菁清叫小“清清”,韩菁清管梁实秋叫“秋秋”,两个人相爱有加。

    1985年,在他们结婚十年之际,梁实秋在台湾去世。在他与韩菁清相依相伴的4000多个日子里,是他用生命的最后光辉谱写的甘醇浓厚的忘年之恋。

    我常想,爱情的真正意义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正如演员宋丹丹说的那样:“当爱情来临时,你会发现那个人光彩夺目”。不得不承认,忘年之恋,是上天送给梁实秋先生最美好的黄昏礼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实秋:我的忘年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tb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