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中还有三种表达方式: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和贴心的礼物。每一种都值得做父母的认真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挑战我们的就是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谦卑和柔软的态度。 很多人在成为父母后,就会生出一种没来由的傲慢—— 觉得是自己创造了这个生命,对于这个生命自然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觉得自己是在全心全意地爱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肯定、必定是为了孩子好;
认为上述两点是铁板钉钉、不容置疑的。
这样的傲慢,会让为人父母者无法谦卑地去学习如何向孩子表达爱。他们会觉得,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本能,爱的表达无须学习和操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这句约定俗成的“老话”其实是一种“谎言”。这个真相可能会摧垮我们做父母的自恋幻想,但却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合格、更成熟的父母。
其实,父母爱孩子不是本能,孩子爱父母才是本能。
孩子如果不爱父母就无法存活,生物学的规律决定了孩子必须爱父母,必须赢得父母的爱,才能从出生后柔弱无助的婴儿,慢慢长大成人。
父母爱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当你承认自己不是天然地、本能地爱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不一定会表达对孩子的爱,那么,学习“爱的五种语言”,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你会自己找寻到无数种让孩子感觉到温暖、感觉到被爱的好方法。因你的丰富表达而受到激发的孩子,也一定会给你更多的惊喜回馈。
当你为了和孩子共处的周末而精心安排了很多活动时,当你用心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很多关注和照顾时,当你在特别的时刻给孩子送上贴心的礼物时,你会发现,孩子会呈现出真正被爱滋养过的模样——眼里有光,皮肤发亮,自信、勇敢、爱分享,而且,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的五种语言”中,没有哪一条是凡人不可及的高难动作,对于父母的金钱、学识、地位都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我们愿意柔软下来,俯身下来,看见孩子、听见孩子,你就会学到这五种能对亲子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爱的语言”。期待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因着我们的改变开启新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