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参加了21届新生的选课分享会,主要是帮助新同学尽快熟悉学校教务的操作系统。分享会七点半开始,主持人王同学介绍后,我第一个开始直播介绍,花了半个小时介绍选课系统怎么用,线上有两三百人。晚上九点钟多点,分享会结束,录制完成后,主持方齐同学告知直播视频录制有问题,需要再重新录制下我的部分。今天晚上下班后,摸索着单个人录制了十五分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记录一下。
第一,录播考验想象力。录播,尤其是对着PPT演讲,没有听众和观众,演讲人还要有临场的兴奋感,其实不太那么容易。录播其实是需要想象力的,有想象力,才能营造出面对面沟通的现场感,才能让个人的输出,不那么生硬。这个与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昨天直播也是线上进行,尽管受到一些聊天区的反馈,但我对讲话对象,其实没有直观上的把握,但我能感受到昨天现场的热烈讨论气氛。
第二,不自主的过多的自我审视。昨天我讲了三十分钟,我还觉得自己讲的很快,时间很赶,但今天讲的同样的内容,用了十五分钟,很多地方做了简洁化处理,而且这种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的个人录播过程中,除了我知道自己在直播外,还有另外一重意识,就是我会担心自己的表达、口音,语速等问题。一个人直播时,会对自己的不完美表现过多关注,这样反而因为看到自身的弱点而心情焦虑。反观昨天的直播,我就不太注意这些细节方面,因为没有多余的意识放在这上面,全部的心思放在完成内容讲解上。
第三,完美的录播需要努力演练,也大概有一些天赋。有人可以一次性讲十多分钟,半个小时,对着视频干说,没有任何听众或观众,这种人我还没现场见识过,大多数是在节目中看到,但背后是否有演练和剪辑则不知。大多数呈现的录播节目,可能很多是经过多次演练,或是剪切拼接去除有瑕疵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节目质量。全部一次成型,毫无卡壳的,估计是很有难度的。有些著名的脱口秀节目演讲者,这方面天赋估计会强一些。
第四,台词脚本在长视频中的必要性。虽然我是按照PPT的大纲去讲的,实际上依然有很多个性发挥的地方,说的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想到哪里说哪里。如果第二遍再说,不是背诵出来的台词,估计第二次临场表达,也会用一些不同的词汇和语言,不可能两次直播装下的录播完全一样,毕竟人不是复读机。这让我懂得,如果以后制作长视频,需要提高质量,提前写好口语式的脚本还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减少出错率,或是离题太远。之前看《局部》陈丹青老师,据说也是提前写好讲稿,再对着讲稿讲,但讲稿毕竟不是纯口语,过于书面化的表达,会使得语言变得僵硬。视频节目的口语表达,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不是简单的对话体想想的那么简单。
第五,演讲能力的超级传播效率。事实上,平时生活中,一般很少有人刻意训练长时间,至少10分钟以上的个人独白,除非是经常做培训的讲师,或是公司的领导,经过长期的训练,可能可以对讲话做到游刃有余。但是,这类演讲也是有局限型的,换一个题材,演讲人不会比新手好多少。培训的讲师,也不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只不过是在一点天赋基础上,大量的重复练习而已。如果谁能够制造有内容的长视频,那这种视频有有一定的传播优势。现在无数的视频自媒体人才涌现,的却也带动了这方面专业人才的成长。不过还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