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常常会说起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看过了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然后给予的反馈,大到种族主义,小到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价值观,是一个人面对决策时候的价值排序,是爱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
而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的思考,或者自己未必有思考,但是他人也可以通过世界观和价值观总结出,这个人大概率上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生态度。
这三观之间相互影响,世界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决定了一个人面临决策时候背后的价值判断,价值观反过来塑造着一个人看到的世界大小。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其实这三观只是一个人先天基因和后天影响下行为模式的三种分类方式而已。
它们并不穷尽,也不科学,仅仅是方便了我们在纵向上更好的理解一个人,比如自己。
而在横向上,它更方便我们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对比,然后总结出一个历经时间而不衰的万年背锅王——三观不合。
不管是恋爱婚姻、交友合作、创业合伙,只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出现一些意见不合,都可以用“三观不合”这四个字进行解释。
这四个字,是一种事实,是一种结果。
但还有三个字,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尝试,却逃不开最后四个字的命运。那三个字叫——合三观。
三观不合是事实,“合”字是一种事实呈现。合三观里的“合”是一个动词,是很多情侣,很多合作伙伴,很多朋友都尝试在做的事情。
毕竟,前面我们不是说了,三观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世界观影响了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了价值观。
于是很多人会想,只要我带着她多看看这个世界之大,多体验下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好,她是否就能提升她的认知,从而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升级人生观。
以前我没条件,只能做一条咸鱼,现在我想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
但是,事实总是在不断的打脸,“合三观”的尝试背后,带来的不一定是两人共同进步,而更多是进入那个“三观不合”的悲剧轮回。
因为,一个人的三观从一开始人生的底稿开始,就由基因决定了大方向。
在《正义之心》这本书中,顶尖道德心理学家海德描绘了三观的形成之路,第一步最关键的草稿来自于基因。
基因造就了两类人的不同大脑特征,将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们在面对新鲜、变化、多元这类事情时态度不同。一类人感到快乐,另一类人感到危险。
前者拥抱改变,后者警惕改变。
我们刚出生当然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的,于是我们选择的道路都是随机的。但是基因里的初稿会引领这条路,因为和初稿相近的路走起来更容易。
于是不同的初稿引领了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人生经历,你选择环境,环境反过来选择你。
也就是说,就算算两个双胞胎见识的同一个世界,但是他们真正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
这个不同就来自于他们大脑里的初稿。
从逐渐长大,到最终成人,走过的路,见过的世界已经将我们带到了社会的不同位置,三观慢慢开始定型。
这个定型,从青少年时期到25岁理智皮层发育成熟期间,逐渐完善“我是谁”这个自我意识开始的。
而之后的大部分人生,都是我们基于这个“我是谁”开始的人生叙事。
因为“我是谁”,所以我支持什么,所以我反对什么。
所谓25岁以后,大概率下能看透你的一生,也许背后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一个人整个一生,都是在寻找童年和青少年里缺失的梦,也许背后也是这个道理。
先天特性和后天经历相互适应,彼此强化出来的三观,如果你想要改变,不是改变行为那么简单,你得回到他们灵魂的最深处,回到基因初稿的那一页,推倒重来。
这样的新生,不是谁都能实现的。
所以,不要尝试三个字的“合三观”,尽量提前跳出那些“三观不合”的人际关系,重新认识你自己,和那个她/他灵魂深处的“我是谁”?
然后一起塑造一个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