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万物生灵上班这点事儿
希望你不要成为“熊猫型人才”

希望你不要成为“熊猫型人才”

作者: 路辰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12:03 被阅读740次

    乍一看到这个标题,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首先浮现出“武林萌主”熊猫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其次,还会联想到它们那无可比拟的地位——“珍惜国宝”!那么,问题来了,“熊猫型人才”在这里指的是那些稀缺、高价值、受关注、受追捧的顶级人才吗?

    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最近,我在吴伯凡老师的专栏【伯凡-日知录】中,收听到这样一个专题【熊猫型企业最怕什么?】。在分享中,伯凡老师首先饶有趣味地给我们分享了熊与熊猫这两种动物,它们虽同为一个祖先,却在长时间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道路。

    熊,是一种体型庞大的凶猛动物。身形硕大这个特征对于动物来说,好处是谁都不敢惹它,但坏处就是它需要摄取很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存,可自然界中不可能一直保证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于是,熊学会了“降维生存”,演化成杂食动物。因此,我们常看到熊既会吃肉,也会吃水果、松子、蜂蜜,甚至是草。除此之外,熊虽然看起来庞大笨重,身手却很矫健,不少纪录片都拍摄到熊是如何敏捷地捕捉大马哈鱼和小虾的,它还能像人类剥瓜子那样灵活地吃蛤蜊。并且,熊的嗅觉异常灵敏,比狼还厉害,可以闻到大老远的冰层底下有蛤蜊!有趣的是,熊还懂得“不能改变世界的秩序,那么就改变自己的欲望”这样的生存哲学,它会通过冬眠来“节流”,让自己在食物短缺的时期得以保存能量。

    所以,熊简直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上山下海、游泳、跑步、直立行走,无所不能!它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生存环境当中,灵活构建出一个“能力与战略”的组合,保证自己能够世代生存,繁衍不息。

    如果将体量很大的企业比喻作熊,想要生存下来,这样的企业就得向熊学习,首先避免患上大企业病,克服由于大体量带来的各种挑战,比如机构庞大,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活;其次,制定出有战略弹性的生存策略,以确保自己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游刃有余。同时,大企业还需要像熊一样在生存中掌握主动技能,比如“上山下海”——在市场活跃时,主动出击;还能掌握消极技能,比如“冬眠”——在市场紧缩时,效益经营。只有这样,体量庞大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而熊猫呢?如果说熊是一种不断进化的动物,那么它的同宗兄弟熊猫却在不断退化。据伯凡老师讲述,“两千多万年前,由于地球气候变暖,有一批熊由于怕冷南迁,来到了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那里纬度比较高,气候既像南方又像北方,生长着一种只有低纬度地区才生长的植物——竹子。那一批熊来到这里,看到这一大片竹海,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发生了改变。第一,因为有吃不完的竹子,所以它就吃竹子,别的都不吃了。第二,因为冬天也有得吃,它们就不冬眠了。”然后,我就了解了很多关于熊猫的那些事——熊猫很挑食,它基本上只吃一种竹子,而竹子的营养含量又很低,吃进去的竹子只有17%可以被吸收,因此,为了确保营养,成年熊猫每天要吃掉18公斤竹子,为了吃饱,熊猫每天花在吃竹子这件事上的时间是16小时,其余8小时用来睡觉!

    说完熊猫,伯凡老师又说到了它们的生命保障——竹子,“ 一片竹林都是由一个母竹长出来的,所有竹子的寿命与母竹的寿命一样。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一旦一个竹子开花,所有的竹子都要开花,开花就意味着这片竹子大面积的集体死去。”因此,一旦竹子集体死亡,生存能力低下的熊猫就没有了食物,它们就会饿死。有一年,科考队在一大片死去的竹海里发现百多具熊猫的尸体,就是因为竹子集体死亡,熊猫缺少食物,它们全部饿死了。所以,现在大熊猫基本上都要靠人工繁育,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接着,伯凡老师以熊猫为例子讲述企业如何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各行各业,我们今天都很有可能遭遇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来抢和分你的蛋糕,而是直接把你的蛋糕给拿走!很有可能你常年累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那个亘古不变的资源突然有一天没有了,尤其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垄断其实是一个福音,谁也不能够进到你地盘来,但在这样一个天堂般的环境里,你在经历一种叫无痛截肢的手术,感觉不到这种痛苦。当你知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这里,垄断企业和一些机构庞大的组织就是养尊处优的熊猫型企业,竹子就是你原先以为独家拥有的资源。竹子总有一天会被吃完,如同资源始终会枯竭,熊猫型企业也无法保障人人觊觎的资源是不是一直都会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有一天一个更新更强大的组织崛起,对于市场来说,这是颠覆性的创新,而对于熊猫型企业来说,这就是颠覆性的毁灭。

    伯凡老师的分享着重将熊与熊猫两种动物类比如今的企业,从而引发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思考。而我出于职业敏感性,联想到了有一些人才似乎与熊猫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他们就是“熊猫型人才”。

    熊猫:食物单一 VS 人才:技能单一

    熊猫是一种很挑食的动物,只吃竹子,且只吃一种竹子,这就导致了它在食物短缺时由于没有可替代的食物而很容易饿死。它不像同宗兄弟熊,杂食,有肉吃肉,没肉吃素,并具有非常强悍的生存能力和有针对性的生存策略。

    如今人才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在这个快速迭代的社会里,组织的稳定性大不如前,我们过往认知中的那些所谓稳定型组织,如同伯凡老师说的“熊猫型企业”,如果无法在新经济环境下及时转型或自主创新,同样也会逐渐被新兴势力分崩瓦解。那么,过去发生在我们父辈身上,只靠一项技能就能在组织内待一辈子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现在只有那些拥有多种综合技能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广大的生存空间。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如果你稍微用心就会发现,组织里最焦虑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知识结构老化、技能单一的员工,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担心自己的前途——即使组织不倒闭,自己也有可能随时被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大学毕业生所取代;一旦组织倒闭,个人仅有的这点才能,如何支撑自己重新返回人才市场竞争?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参加这个课程,那个培训班,这个讲座,那个微课,就是担心自己会变成技能单一的“熊猫型人才”。

    熊猫:生存战略单一 VS 人才:发展战略单一

    熊猫的生存战略很单一,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睡,16个小时的吃,8个小时的睡,加上熊猫保护基地员工们的悉心照顾,使得它们长成了如今这般圆滚滚的可爱模样,人人追捧,深受喜爱。

    熊猫仅靠这样单一的生存战略就能奠定自己“武林萌主”、“珍惜国宝”的地位,就是因为人家长得萌啊!若这事放在人才身上,别说发展了,生存都成问题!

    整体来说,如今混得比较好的人才有两类,一类向内发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与时俱进、精耕细作,最后精进成为行业大咖、专业高手甚至“匠人”,他们属于“人有我优”型人才,具有非常牢固的不可替代性。

    也许会有朋友问,这类人才的发展策略也很单一,跟熊猫又有啥区别?呵呵,熊猫只是把吃和睡两件非常简单的事重复做了好几遍而已,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了。而行业大咖们虽然只钻研一个领域,但他们与同行不同的是,同行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着工作,而大咖们选择以“最”作为行动准绳,不断精进,直至把自己送至行业的金字塔顶端。

    还有一类人才,向外发展,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斜杠青年。如今,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人才:平日上班是项目经理,下了班就是知识管理达人,讲微课、做讲座;平日上班是一普通文员,下了班就是烘焙工作坊的老板娘,开班上课,还是微博红人;平日上班是企业的HR,下了班就是兼职猎头、咨询顾问、培训讲师;平日上班是事业单位的一个小小科员,下了班就是一个专栏的作家,约稿出书,名声在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在工作之余赚的钱,获得的社会地位与名声,并不比本职工作少,甚至远远超过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回报。

    不论是向内发展,还是向外发展,这类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点:具备多样且深远的发展战略。假如某一天,自己所在的行业衰落了,组织倒闭了,精进的人可以很容易找到下家或自立门户单干,因为他在行业内积累起来的名声早已让竞争对手对他求贤若渴;跨界的人可以轻松地实现转行、转岗,因为他们已在别的领域积累起了经验、才能、口碑。拥有多种发展战略,让他们丝毫不畏惧任何外部的变化。

    熊猫:沉迷于舒适 VS 人才:麻木于安逸

    对于熊猫来说,拥有一大片肥美的竹林就无异于找到了一生的归宿,它们不再惧怕风餐露宿,不会再因为没有竹子吃而被迫吃其他难以下咽的食物,更不会主动去寻找另一块竹林作为生存储备。再加上熊猫基地的保护,熊猫们每天的生活都无忧无虑,幸福开心。

    对于人才来说,情况就没有如此乐观了,尤其对于身处大型国有企业、外企、垄断企业的人才来说,缺乏危机意识无意于忽略定时炸弹的存在。伯凡老师在分享中谈道,“一个表面上好像很稳定的生存环境,实际上是有一个大周期的。当这个大周期一旦来临时,如同新竹和老竹青黄不接之时,灭顶之灾就来临了。一件事情,一种资源,表面上看是福音,但是这种资源会暗中绑架你,让你悄悄地形成一种路径依赖。而一旦这个路径发生改变,或者塌陷的时候,让人很容易一下就会陷入到毁灭性的危机当中。哪怕企业一直是在竞争性很强的环境里生存,只要竞争背后的操作系统改变了,生态系统改变了,那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也就没有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一直活得很好的企业来说。”……

    伯凡老师的这段话,对于曾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过的我来说,深有感触。一场组织变动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那些心存忧患意识、对职场环境敏感并提早做好了准备的同事,他们所受到的伤害远远要小于那些毫无预料、没有准备,恰恰又属于技能单一,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同事。我们都曾认为自己所处的巨无霸组织永远不会陨落,我们为它骄傲、因它自豪,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最后的结果谁又能预料得到呢?最近,仍然不断有一些身处大型企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自己的公司已开始降薪,准备裁员……大家的安全感越来越微弱。

    前文说到那些可怜的熊猫宝宝们,是由于竹林大片死亡而惨死,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其他生存能力强大的动物身上结果会是怎样?它们会敏锐地提前感知到危机,纷纷离开那块即将贫瘠的土地或者生态圈,尽早迁徙到另外一块水土丰美的境地。这个道理放在职场也是一样。

    也许你在进入“熊猫型企业”之前,也曾怀有斗志、激情,想要大干一番事业,但这片“竹林”实在太肥美了,如同垄断企业掌握了唾手可得的优先资源,大家无需太努力竞争就能够生存,你自然就会渐渐丧失斗志、满足现状、麻木不仁,也懒得去看看其他老竹林里那些快要饿死的熊猫兄弟的生存状况……但假如某一天颠覆性变革或者灾难突然降临时,就如同熊猫们面对一大片突然死亡的竹林,你会不会也像它们一样手足无措、惶恐无助?!


    写到最后,我很想说,尽管我非常喜欢熊猫,但我并不想成为“熊猫型人才”,因为我没有熊猫保护基地可以傍身,也没有可以获得全世界宠爱的萌态,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熊那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希望你不要成为“熊猫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g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