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推荐一部纪录片,名叫《无缘社会》,描述了当今日本的一种社会现象。
因为学习日语,去过日本,还有朋友在日本生活和工作,所以时常会关注到一些有关日本的新闻。日本是严重老龄化的国家,很多70岁以上的日本人还在工作,有些老人在家中去世,被发现时已经死去多日。在看这部纪录片的介绍时,这些信息就自动地从我的脑袋里冒了出来。
“无缘社会”指的是没朋友、没社交--无社缘;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或家庭关系疏离甚至崩坏--无血缘;与家乡关系隔离断绝--无地缘,这样“三无”的人组成的社会,就被定义为无缘社会。纪录片是2010年放映的,是为了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我看完介绍,又翻了翻中国网友的评论,不禁感慨,无社缘已经渐渐靠近了我们。
之前有一位友友就感慨过现在的孩子,是不善于社交还是不愿意社交,她搞不懂00后孩子的想法。其实不愿意社交这种现象在中国是越来越普遍了,和朋友或同学许久不联系,想起来时,发现已经被他删除了帐号,删除的理由是许久不联系了。联系是双向的,他不联系你,你可以联系他,这样交往说不定还能延续,但最终只是默默地删除了对方的帐号,把联系切断了。而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这样做对不对,十有八九会回答,不删了留着过年吗?如此这般,可以联系的朋友变得寥寥无几。
而不社交的一大原因也在于工作占去了人们很多的时间,那工作中的同事应该是联系人列表里靠前的存在了,但对一些人来说,同事可能连普通的陌生人都不如,他们常常令人讨厌、面目可憎,如果可以选择,最好永远也不要与他们说话为好。剩下的一些对同事也仅仅是公事公办的交流,没有兴趣和他们聊自己的生活,把他们当成朋友更是毫无可能。那些关于同事能不能做朋友的提问,回答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否定的态度,激烈的竞争气氛、紧张的职场,很能让人把同事当朋友,所以与我们接触时间较多的同事也被剔除出了交友圈。而工作的繁忙、身心的疲惫让很多人呼吁减少无效社交,无聊的、无意义的交流能免则免,所以无社缘好像是种求仁得仁的选择。
而《无缘社会》最触目惊心的结局可能就是孤独地一个人终老,离开人世时遗体久无人发现,甚至有的被人发现时已经变成了一具白骨,没有任何亲人知晓,也找不到亲人来认领遗体。人还未离开人世就已经被所有人遗忘了,没有人怀念的人就好似人生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但有些年轻的网友们对这种看似非常糟糕的结局却并不以为然,认为有一种可怜,只是你以为可怜,并评论道:只有在一个人也能过的很好的状态下,交友才是最真诚的,不会相互利用,是发自内心的,强迫社交、强迫孝道、强迫结婚都是道德绑架。而且每个人都是独自面对死亡,就算有亲友,其实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顾好自己的身前事已是不易,谁还在意身后事,反正麻烦的也不是自己了,爱咋咋地吧。
社会的进步是大家都追求的,但与此同时,又会面对因进步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何选择自己希望的生活,还要让自己得到完美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