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人的感知要求》
人的感知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身体感官,一个是精神活动。生理感知是人的基本感知:人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并由神经传递信息到大脑中枢,大脑中枢对信息作出反应。另一个感知渠道来自精神活动: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文化活动,情感交流……等精神领域给人提供大量的信息,人存在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精神在运动,在和外界事物进行信息交互运动。
人的感官感知是直接简单的感知过程,身体会立即对感知作出判断与反应,这是生命的本能反应过程,是维系生命存在的必然行为。但精神感知的接受、处理、反应过程就要复杂得多,而且与生命感知原理大为不同。在感知过程中,人会将各类感知信息初步整理、归纳为感受,将正感知性感受归结为愉悦,愉悦是各类正感知性信息在大脑中枢归纳集合的结果,反之,各类负感知性信息在大脑中枢归纳集合的结果就是痛苦。
精神感知是人独有的创造性行为,它是超越生命感知的高级感知体系,它扩大人的感知范围、提高感知量和感知度,它将感知运动放置在抽象的虚拟空间里进行,给人创造出更高的感知值。所以,人因此拥有完全不同于其他生命的感知世界和感知结果。不但人的生命要依靠感知运行来维系生存,而人的精神存在需要更广阔、更深入、更强烈的感知运动来支持,人的感知需求远大于其他生命,人强烈的感知欲也远胜于其他生命。
人极高的感知要求创造了人的感知能力,不断开劈出新的感知领域,不断发现和增添新的感知资源,人将所获得的感知值一再提高。这种现状极大地加重了人生命的负载,事实上,人接受的感知信息量远超生命基本存在所需,人早已经不仅为生存而生存,人一直在追求更大的感知范围、更大更强的感知量和感知度、更高的感知值。这样的感知态必然存在巨大风险,正负感知性的大幅波动已经带来严重后果。感知累积,感受的快乐和痛苦同时并存,并快速转换,感知的剧烈波动是人难以承受的。无节制地加强和提高感知活动已经将人逼进困境,人却并不知道危险和困厄来自哪里。
人尚陷于生命存在的迷局里不能自拔,无意识的感知迷局更让人感到窒息。如果已经意识到生存不是生命的目的,那人就不该再执迷不悟下去,人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感知问题上来,正视生理的感知和精神的感知,将感知过程理性化,将感知运动理想化,这才是人的最终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