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灵枢·本输》说,三焦之腑,是由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统帅的。足太阳膀胱络脉在脚踝上五寸的地方,转向小腿中线向上,从委阳穴出来,与足太阳膀胱经并行,然后在小腹入络膀胱腑,他的作用是约束下焦,足太阳经络气血淤塞,就会小便短少,甚至不通,其气血虚,就会遗尿。
腨肠,即腨腓,小腿肚。
对这一段经文,历代医家的解释都不一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关于三焦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和自少阴肾经的关系,中医认为六腑之气与足三阳经都在下肢汇合,这个汇合点称为六腑下合穴,具体为胃合足三里,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合下巨虚,三焦合委阳,膀胱合委中,胆合阳陵泉。
从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黄元御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水性蛰藏,故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也是蛰藏的,手少阳三焦相火秘入肾脏,营血温暖而卫气清轻,膀胱水府通畅,上窍也通畅,因此气化而下渗的水液流入膀胱,小便通利。
如果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不能起到蛰藏的作用,那么手少阳三焦相火就会在膀胱外泄,热结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之门就会闭而不开。脾胃之气寒而郁滞,虽然能够消化谷物之类,却不能消化水液,水液不能化气向上蒸腾,于是与谷物的渣滓一起进入大小肠,大便于是泄利。之所以出现泄利的情况,是因为水液不能进入膀胱而进入了大小肠,所以小便不利。因此所谓的“实则闭癃”,是说三焦相火没有秘藏于肾,而在膀胱外泄了。
根据黄元御的这种解释,我们回过头来看上面《灵枢·本输》的那段经文,似乎语义就非常贯通流畅。文中的三焦、足太阳、足少阴都是指六气,而不是脏腑,也不是经脉。
大意是说,手少阳三焦相火之气,是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和足少阴肾君火之气的主宰。足太阳膀胱络脉在脚踝上五寸的地方,转向小腿中线向上,从委阳穴出来,与足太阳膀胱经并行,然后在小腹入络膀胱腑。三焦相火的作用是约束下焦,三焦相火之气实,就会小便短少,甚至不通,三焦相火之气虚,就会遗尿。
黄元御的这种解释,有一点与大部分人的解释相反,即三焦与足太阳、足少阴之间的关系,到底谁是主宰。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说法,至少从水液气化功能的角度讲,三焦相火应该是主导,而不是足太阳、足少阴主宰三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