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下)

《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7:05 被阅读0次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灵枢·本输》说,三焦之腑,是由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统帅的。足太阳膀胱络脉在脚踝上五寸的地方,转向小腿中线向上,从委阳穴出来,与足太阳膀胱经并行,然后在小腹入络膀胱腑,他的作用是约束下焦,足太阳经络气血淤塞,就会小便短少,甚至不通,其气血虚,就会遗尿。

腨肠,即腨腓,小腿肚。

对这一段经文,历代医家的解释都不一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关于三焦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和自少阴肾经的关系,中医认为六腑之气与足三阳经都在下肢汇合,这个汇合点称为六腑下合穴,具体为胃合足三里,大肠合上巨虚,小肠合下巨虚,三焦合委阳,膀胱合委中,胆合阳陵泉。

从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黄元御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水性蛰藏,故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也是蛰藏的,手少阳三焦相火秘入肾脏,营血温暖而卫气清轻,膀胱水府通畅,上窍也通畅,因此气化而下渗的水液流入膀胱,小便通利。

如果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不能起到蛰藏的作用,那么手少阳三焦相火就会在膀胱外泄,热结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之门就会闭而不开。脾胃之气寒而郁滞,虽然能够消化谷物之类,却不能消化水液,水液不能化气向上蒸腾,于是与谷物的渣滓一起进入大小肠,大便于是泄利。之所以出现泄利的情况,是因为水液不能进入膀胱而进入了大小肠,所以小便不利。因此所谓的“实则闭癃”,是说三焦相火没有秘藏于肾,而在膀胱外泄了。

根据黄元御的这种解释,我们回过头来看上面《灵枢·本输》的那段经文,似乎语义就非常贯通流畅。文中的三焦、足太阳、足少阴都是指六气,而不是脏腑,也不是经脉。

大意是说,手少阳三焦相火之气,是足太阳膀胱寒水之气和足少阴肾君火之气的主宰。足太阳膀胱络脉在脚踝上五寸的地方,转向小腿中线向上,从委阳穴出来,与足太阳膀胱经并行,然后在小腹入络膀胱腑。三焦相火的作用是约束下焦,三焦相火之气实,就会小便短少,甚至不通,三焦相火之气虚,就会遗尿。

黄元御的这种解释,有一点与大部分人的解释相反,即三焦与足太阳、足少阴之间的关系,到底谁是主宰。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说法,至少从水液气化功能的角度讲,三焦相火应该是主导,而不是足太阳、足少阴主宰三焦。

相关文章

  • 热传导方程

    热传导方程 方程及其定解问题的导出 齐次热传导方程: 非齐次热传导方程: 当物体体积很大,考虑时间很短和较小范围...

  • 《四圣心源》天人解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

  • 读书001

    所有读古书的人,若作译解,都是不由自主要以今译古。看来是以古解今,其实是以今解古。古人古事只在书本 (文物同样)中...

  • 《四圣心源》天人解2

    5生成: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

  • 《四圣心源》天人解5

    精华滋生: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 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

  • 《四圣心源》天人解6

    经脉起止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谓六腑,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 经...

  • 《四圣心源》天人解3

    形体结聚: 肝主筋,其荣爪, 心主脉,其荣色, 脾主肉,其荣唇, 肺主皮,其荣毛, 肾主骨,其荣发。 凡人之身,骨...

  • 《四圣心源》天人解4

    五味根原: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水曰润下,润下...

  • 《四圣心源》天人解7

    營气运行: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慄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 营卫运行,一日一...

  • 浮萍于世 也曾执着

    吾本将向阳 奈何糟粕二三 然 不唯杜康 解我忧者 一纸鸥鹭 一卷词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h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