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净土三经要点

净土三经要点

作者: 佛相_967f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23:41 被阅读0次

    一、《无量寿经》要点

    (一)《无量寿经》的版本

    《无量寿经》历史上共有十二种译本,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五种译本,汇集经济本从法门建立的大根大本来讲,依佛金口所说、没有异议,而且是历代奉行、祖师传承的版本,这样才稳妥。我们修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从昙鸾、道绰到善导,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在康僧铠的译本当中,可以说文字简洁,义理透彻。别的汇集本把它们糅合在一起,模糊混 淆,让人找不到方向。

    在康僧铠的译本里,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往生愿”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成就文就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对应关系很明显。

    善导大师简略地解释说 :佛说 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第十九愿是引导诸行根机的人进入一向专念,不管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而《观经》正是沿着这条路线,将定善、散善导入一向专念。《大经》三辈和《观经》目的都在一向专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第二十愿是指什么呢?愿文是这样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是当生就决定往生的 :这一生如果你专修念佛不往生,我就不成佛;第十九愿也是誓愿行者今生所得到的利益 :你修诸功德,种种诸行回向导入念佛,临终之时我必来接引,也是今生必定往生的。还有的众生,像一般佛法讲的“结缘下种”之辈,他们也听说阿弥陀佛,晓得 极乐世界,但还没有发起三心,所以今生不得往生。即使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也要为他们发第二十愿 :你曾经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像种树一样下过种子,即使今生不得解脱,未来若不果遂者,我不取正觉!终究令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康僧铠译本的这三条愿就非常完整 : 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摄受今生正当机,是当机愿;第二十愿摄受结缘机,是结缘愿。在当机愿中,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是阿弥陀佛的真实本怀,第十九愿是方便导入真实 。 三愿的次第关系非常明显。

    (二)以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

    善导大师是依据净土三部经建立净土宗,特别是依据《观经》展开净土宗的教义。不过,善导大师对《观经》的解释,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上,也 就是以《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作为根本,来解释《观经》,来看待《阿弥陀经》。在善导大师的思想当中,这三部经是一味的。关于这一点,《观经四帖疏》中有几 处提到过。

    四十八愿有个核心,有个 宗旨。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以第十八愿为宗旨。这个宗旨,这个核心, 这个根本,这个目的,就是第十八愿,这是根本中的根本。第十八愿是整个四十八愿的 核心,所以称为“本愿中的本愿”。

    《无量寿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四十八愿只是说明这一件事。比如第一、第二愿,它们是为第十八愿服务的,为了让众生能够往生到这样好的净土,永远不受三恶道的苦恼,而发“国无三恶 道愿”“不更三恶道愿”;也是为了让我们十方众生往生,而发他自己“无量光明”的愿 : 我这无量的光明,就是为了摄取念佛的众生。所谓“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无量光明所起的作用,就来自第十八愿 : 因为要让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回归我的净土,所以,我发愿成为无量光明的佛;因为要尽未来际度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所以发愿成为无量寿命的佛;因为要以他 的名号最简单易行、最殊胜无比地来救度众生,所以发愿让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第十八愿服务的,以第十八愿作为根本的目的。阿弥陀佛建的极乐世界如此庄严,如此殊胜安乐,目的就是要把十方众生移民到极乐世界,这才是四十八愿的核心。

    在四十八愿当中,如果你了解第十八愿的精神,专修念佛,其他四十七愿即使一个字也不知道,到达极乐世界也是一点都 不少,完全兑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一个天然的整体。只要称念六字名号,全部都有了,这才叫一个整体——有其贯穿不变的宗旨。修学净土法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往生极乐世界。

    (三)三辈皆劝归念佛

    善导大师解释说: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上根的人就是 舍家弃欲,而出家的人,也应当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中辈的人 虽然做不到出家,修大功德,也应当发无上的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但是专修念佛不能改变。你依你的根机,在家修行福业,“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下辈的人呢, 出家、舍家弃欲做不了;在家修种种功德,也做不了。这些都做不了,你应当如何做呢?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不改变。不论圣道门,还是净土门,都以成佛为目标,所以都 要发菩提心。

    愿生极乐世界决定可以往生,往生决定可以成佛,成佛决定可以度众生,所以说愿生心即是菩提心。

    圣道门的菩提心是在这个世界发四弘誓愿,修菩萨行,成佛——这样的自力菩提心很难发得起来,遇境逢缘,就退失了。舍利弗尊者累世修行尚有退心,何况我们凡夫呢?很容易退失。

    (四)开说“三毒五恶”之意

    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容易,善导大师告诫我们 :你们应当谨慎,不要犯这样的过失,应当摒弃三毒而修持佛法,少 贪,少瞋,少痴;应当摒弃五恶,遵从仁义礼智信 。

    我们的众生根机就是如此,我们应该心怀惭愧,认识到自己根机低劣,而来老实念佛。

    释迦牟尼佛在讲完极乐世界的庄严和众生往生的方法,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果报之后,就劝诫我们说 :极乐世界声闻、菩萨功德如此殊胜,国土如此庄严。这么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努力行善?往生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自然所牵随。只要愿意去往生,阿弥陀佛本愿力令我们决定往生。极乐净土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上下的区别,都是平等一样的。完全是神通洞达,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你 应当精进求法,应当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愿意去往生,只要一心求愿往生,必定往生!

    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五恶道”自然关闭了。以往生极乐世界来讲,娑婆世界人天善道,仍然还是恶道,不是善道。 往生极乐净土开悟无边,悟得无量无边无生法忍,无有边限,无有穷极。结果呢?非常容易往生,但是因为大家不能信顺,不愿意往生,都在忙世间那些无益、堕落 的事情,所以佛很怜悯我们 : 这么容易往生,结果世人迷没在三毒五恶之中,很少有人去往生!有人就说如果那么容易往生,这个世界就没有人了。是啊,确实很容易往生。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 这么多人呢?因为他们不相信,不求往生,造作三毒五恶,不能洞察世间的过患。

    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障缘,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被佛的光明愿力自然牵随,非常容易。我们念佛就回归极乐宝国,这是自然而然的。不管清净心还是染污心,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回归极乐净土,都自自然然往生极乐世界。免除人为的造作,只要专修念佛,就顺佛本愿往生净 土。

    世尊很悲叹,为什么世间人看不破五欲六尘的幻象呢?为什么心中不能放弃这些执著呢?极乐净土就是无上佛道、圆满功德,应当勤行往生之道。 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可以得到无量寿。受涅槃之乐,没有极限。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往生的地方,世间的人就是不能听信劝导,浅薄,俗气。往生大事才应当积极办理,结果大家都在争那些不着急的事情。

    在这个娑婆世界,极大苦恼的世界,干什么呢?自己在那里忙忙碌碌,为名为利。不论是地位尊贵的人,还是地位低下的人;也不论是贫穷的人,还是富贵的人;也不论是年少者、年老者,男人、女人,大家都在忙什么呢?不求往生西方,只为赚 钱发财。有了钱,他在忧,要有更多的钱;没有钱,他也在忧。并不因为有了钱就不忧愁了,照样忧愁。忧虑,思考,种种苦恼,贫富都一样。

    这就是世人的心态、世人的状况。他们在那里费尽心思,巧取豪夺,内心充满了忧愁和苦恼。白天晚上所想的,都是这些事情,念念所思都是这些。

    人生在世这么忙,忙什么?跑东跑西,乘火车,搭飞机……其实都是他的心驱使他东奔西跑。而我们今天来到法堂,也是为心驱使 : 一颗要闻法的心、要往生西方极乐的心,把我们引到这个地方来。大街上那些人,他们要赶着去开会、谈判、做生意,他们是为了钱;我们为了法来到这个地方 : 都是心在驱使。我们来闻法,可以往生净土;而世间那些事情,没有了结,没有安稳。

    我们应当看破世事,放下世间这些钱财、名利,应当一心求生西方净土,专念弥陀名号。

    (五)“于此修善十日胜在佛国为善千岁”之意

    有人就怀疑了 :“那干吗还求往生呢?在这个地方加功用行不好吗?”真正来讲,极乐世界都是阿鞞跋致的菩萨,我们在这里都是贪瞋不净的凡夫,怎么可能凡夫一日修行超过菩 萨千岁修行呢?这是说明什么?反显极乐世界成佛非常容易,娑婆世界行善太难,所以你应当求往生。我们在娑婆世界想要修行,等于逆水行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却得到很小 的果报。再比如说 : 娑婆世界都是恶人,在这么恶的世界里,居然还能念出一句佛号,居然还能发一点善心,可谓“难中之难”。这是鼓励我们这分善心,同时劝导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 界。

    富人很有钱,捐出一万元不为难;穷人整个家当就是一件衣服,他把这件衣服捐出来的功德,比捐一万元的功德还大。这是就他的发心而论,他这样很不容易,并不是说这件衣服本身的价值超过一万元。

    在这个恶浊的、恶缘充满的世界,我们要发心行善,善心非常微弱,退缘很多,难以相续,所以佛来安慰我们、鼓励我们说“你稀有难得”,由此劝我们应当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六)“唯见佛光”之意

    《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讲到快要结尾的时候,告诉阿难 :现在你起身来礼拜无量寿佛。十方国土所有的佛都在赞叹这尊佛。现在,释迦牟尼佛要神力加持,让阿难和在场大众亲眼目睹无量寿国的庄严景象。

    于是 阿难蒙佛的教敕,就起来把衣服整理好,向着西方五体投地顶礼无量寿佛,对世尊说:我和在座的大众,我们想亲自拜见阿弥陀佛的安乐国土,还有彼阿弥陀佛的无量菩萨大众。

    话音刚落,无量寿佛即刻放大光明。在无量寿佛的光明普照之下,所有世界,虚空大地,一切万物皆成金色。 就像劫灾的时候,劫水无量无边,弥满世界,其中所有万物都被大水淹没了,看不到了,只能看见浩浩荡荡、渺渺茫茫一片大水。 无量寿佛放大光明之后,整个世界就隐没了,掩盖了,消失了。

    文殊师利菩萨、普贤王菩萨,所有菩萨、阿罗汉,他们本来都有光。无量寿佛一放光,所有的光都没有了,就好像太阳光一出来,蜡烛、萤火虫、灯光通通都盖住了、看不到了。

    这段经文也有特别的意义,专修念佛的人,一心归投南无阿弥陀佛,佛光在我们心中照耀,我们就不会觉得有所不足。我们是不是还要念念别的菩萨?一切菩萨的光 明都看不到了嘛!我们还要念哪位菩萨呢?所有的菩萨都在阿弥陀佛光明里面了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这样就会一向专念,心中只有佛光,心中只有这一尊佛,所有的菩萨都收摄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不是说排除他们。同时说明 : 念佛的人内心放下自力修行的执著。菩萨有功德智慧的光明,但是菩萨念佛的时候,不会宣扬他有功德智慧,他念佛,往生靠他的力量,菩萨也没有这样的认识,因 为他的光也被盖住了;阿罗汉有功德智慧,也不会说靠他自己的功德,阿罗汉也是靠佛的光明,他的光也被盖住了。虽说都被盖住了,但不是损失了,反而是提升到 佛的档次,“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求生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每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德,有多了不起,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即使我们出家,即使我们多少修善、多少持 戒,也不把这一点从念佛里面单独拿出来。如果我们单独拿出来,说明我们不是“唯见佛光”,而是内心有自己的东西。

    (七)化生与胎生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有胎生和化生,弥勒菩萨代我们问了 : 世尊,因为什么缘故极乐净土的人有的胎生、有的化生呢?“化生”就是极乐世界莲花当下打开,不在莲胎里;“胎生”就是在里面要呆一段时间。

    世尊回答说有的人虽然念佛但是不相信佛说的话,虽然不能明信佛智,但是他还信罪福,也就是相信因果报应 : 造恶得恶果,修善得善果;造罪就受苦,修福就享乐。修种种的善事功德,好像以此作为本钱一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众生,就生在七宝宫殿之内,五百岁之间。

    他们在宫殿里五百岁的时间里,第一,不能见佛;第二,不闻经法;第三,不能见菩萨、声闻圣众。与佛法僧三宝有所隔障,这样在极乐世界叫作“胎生”,好像世间的婴儿在母亲的胎里,包在里面,没有出来。

    如果有的众生就是信这句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功德的结晶,是阿弥陀佛光明智慧的本体。相信念佛必定往生,这就是阿 弥陀佛的佛智。他们相续念佛,这句名号包含万德,一切功德都包含在内。就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南无他,归命他。当然,念佛之人也可以随他的根机,广行诸 善。《无量寿经》里讲胎生、化生,是鼓励我们要明信佛智,专修念佛,避免杂行,落于胎生。胎生就是因为杂行。心里疑惑佛智;行业上就 杂行杂修。杂行之人虽然往生,在莲花之内,“五百岁不见诸佛”。“五百岁”是一个大致的时段,不同的众生各有长短。化生就是明信佛智、专修念佛之人,往 生就花开见佛。

    (八)特留此经

    最后佛说在法灭时代特留这部《无量寿经》“止住百岁” :

    有人问为什么专留这部《无量寿经》呢?别的大乘经典怎么不留下来呢?

    第一点,《无量寿经》讲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宣扬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法,随顺阿弥陀佛的本愿;其他经典没有说到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留这部《无量寿经》。

    第二点,佛法是机和法相应,就是说 : 有适应修行这个法的根机,这个法才可以在世间留存下来。不然,即使诸佛用神力留它住世,也没有众生能够修持。因为法灭的时候,众生的善根是很薄弱的,造恶 却很勇猛。如果留其他的经典,要求怎样禅观、怎样持戒,那些都做不到了。没有人做得到,自然就消失了,这是其一;另外,三宝都不存在了,没有人宣说佛法的 基本教理,发菩提心,持戒修善,这些都没有人讲了。

    其实,当今世间大多数的人,他们善根没有成熟。对他们来讲,有佛教经典等于没有一样。

    到了法灭时代,众生苦恼深重,离苦得乐是每个人自然的本能。越是苦恼深重,就越想脱离苦境。那个时候,遇到念佛法门,听说“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弥陀净土”,就会一心归投,就像《观经》里的下品众生,机法容易相应。所以留这部经,才可以利益众生,让众生得度。

    可以说,《无量寿经》留下,等于一切经都留下了。为什么?因为一切经都是让人成佛的,而依《无量寿经》,人人都能念佛成佛。众生成佛,一切经的目的都达到了。

    二、《观经》要点

    《观经》也有几处需要说明。

    (一)观佛导入念佛

    《观经》的重点不在于观佛,以善导大师的解释,《观经》的重点是从观佛三昧导入念佛三昧,引导定散二善归入一向专称,所谓 :

    此经定散文中,

    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这是大家要把握的。

    在善导大师列五正行当中,观佛是助业,念佛为正定业。观佛难,念佛易,观佛非佛本愿行,念佛是佛本愿行,顺彼佛愿故,名为正定业。

    (二)三福属于杂行

    《观经》里的三福是回向往生,属于杂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才是正定之业。

    “杂行”,听起来不好,其实它是比较性的,是方便引导,引导修行圣道法门的人归入净土法门,所以它非常重要,称为“要门”。因为本来修行种种定善和 散善,包括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如果没有这个要门杂行回向,这些人就入不了净土门。有了要门,就可以将原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是 非常善巧方便的。

    回向求生净土之后,在净土门之内再进行真实和方便的判释,最后引导他们归入一向专念。

    虽然归入一向专念而舍杂行,并不是说废弃杂行之体,而是在我们的心中知道专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把一切善事功德收摄在念佛之内。

    念佛人也会行善积德,也会布施,也会多少持戒,也会供养三宝。但我们不会觉得“念佛不够,在念佛之外再作这些补助,这样才能往生”,而是心知“专修 念佛决定往生,我应当随分随缘修持善法”。因为我们的心原来是惶恐不安、担心害怕的,现在有一个决定的信靠,内心就稳定下来了,这样就跟佛法更加相应,这 才是得法益、相应于法的一种表现。

    (三)九品通皆念佛

    《大经》九品往生的人都劝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九品劝归念佛有两处 :

    一是劝念佛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对这三心,善导大师有详细的解释,总之,三心即是“真实归命阿弥陀佛愿往生”之心,所以,三心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为体,三心即是念佛心。三心既然通于九品,九品也都归于念佛。

    二是劝念佛行,即是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之闻名口称。念佛虽然说在下品,其实贯通九品。

    又,三福与九品也是开合之异。开说大乘行善、小乘戒善、世俗福善之三福回向愿生,也是归于念佛。

    (四)念佛不限下品

    《观经》念佛说在下品三生,所以有人认为同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读诵大乘超过念佛,因为念佛在下品;想要高品位往生,应该修行其他法门。不是这样的。念佛与品位有几种说法

    三、《阿弥陀经》要点

    《阿弥陀经》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一部经典。关于《阿弥陀经》,有几处重要的经文,如果不了解,甚至误解,净土教义就不能明朗,念佛就感到胆怯。

    (一)“多善根”即是执持名号

    什么是“多善根”?就是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专修念佛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称名就是“多善根福德” 。专修念佛,声声具足阿弥陀佛的善根,与佛的善根福 德相等。历代祖师的解释,不管是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还是元照律师,都千篇一律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福德”。

    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在专修念佛的路上踏实、稳健地走下去,往生决定有把握。

    (二)“一心不乱”即是专修念佛不杂乱

    什么是“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是指我们一心念佛不杂乱,专修念佛不杂乱。

    善导大师经常说“一心” :“一心称佛不乱”“一心愿生”“一心专念”,“二河白道喻”就说“一心正念直来”,意思是信顺不疑,对佛没有二心,没有疑心,没有退心,专修念佛。

    《法事赞》里说“教念弥陀专复专”,用“专复专”三个字解释“一心不乱” :“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心,所以叫“专”;“不乱”就是不杂 乱,这样,我们执持名号,用信 顺之心相续念佛,这叫“一心不乱”。

    总之,依弥陀本愿称名,即是一心不乱,为正定业。这样的“一心不乱”,我们都能做到。如果是禅定的一心不乱,那就难了,就不是净土法门了。

    (三)临终“心不颠倒”是因圣众现前

    怎样保证临终之时“心不颠倒”?

    这有两点 :第一,我们称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之业”,平生之时往生一定,不待临终,已经决定下来了。

    第二,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专修念佛之人,临终之时都是正念现前的,都是心不颠倒的。临终心不颠倒,不是我们自己有力量达到这样的功夫,不是说 “以此为前提,阿弥陀佛才来接引”,而是只要我们平时专修念佛,临终之时阿弥陀佛自然现前来接引;由于阿弥陀佛现前慈力加持,光明摄护,所以令命终之人心 不颠倒。

    经中描述,专修念佛的人临终之时,佛就来接引了,这是得到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谈你修行功夫的深浅,只要一向专修念佛,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自然来到面前。

    佛先来现前迎接,然后这个人才命终。平时是“若一日……若七日”地专修念佛,得到临终的利益就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佛圣现前,光明加持,让他心不颠倒。每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临终的时候都会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的利益;阿弥陀佛来接引,念佛人当下心中如入禅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命终的呢?是“心不颠倒”的状况下命终的,当下就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人以为我们要念佛达到心不颠倒的功夫,自己能够保证这一点,阿弥陀佛才来接我们,我们再往生——这是颠倒了经文的次第关系,是错误的。我们每一个 人,只要平时专修念佛,不必担心临终阿弥陀佛不来接,根本不用担心!阿弥陀佛之所以发这个“临终现前接引愿”,就是怜悯我们临终不能做主。临终四大分离, 种种业缘相缠,哪能自己做主呢?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倒乱之苦,所以才要加持我们 : 你临终我现前接引,就是为了保证你命终之时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佛特别来保证我们  ,不用担心!你临终时,佛现前接引你。

    (四)“善男子善女人”即念佛之人

    《阿弥陀经》说“善男子、善女人”,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呢?有人说“要达到五戒”,有人说“要圆满十善”,有人说“要圆修 三福”,总之,达不到这些不能往生。这种说法就和经文相违背了。《观经》里说,十恶、谤法、五逆的人也念佛往生了。即使原本是恶机,因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的缘故,被佛赞为“善男子”。最典型的经证就是《观经》下品上生,这个十恶罪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化佛前来接引他,赞叹他说 :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为什么称他“善男子”?第一,因为他称念了南无阿弥陀佛;第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诸罪消灭;第三,诸罪消灭,身心清净,阿弥陀佛迎接他回归净土。只要念佛,这些利益通通都得到了。

    在世间,即使一个大慈善家,他的善也是有为有漏的,不足以了生脱死。如果不念佛往生,仍然是三界里的罪业众生,仍然是六道轮回的苦恼种子,怎么能称为“善男子”呢?

    念佛之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才有资格称为“善男子”。这是站在佛法究竟解脱的立场上,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说的,不是依世间的善恶观来判断的。

    (五)“若一日……若七日”即一辈子

    还有《阿弥陀经》里讲的“若一日……若七日”不可片面理解为只念一天佛、七天佛。“若一日……若七日”就是一辈子相续念佛。

    也就是说我们要一向专念佛,一直念佛。我们有一天的寿命,就一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两天的寿命,就两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天的寿命,就七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年 的寿命,就七年专修念佛不杂乱……一直到什么时候?一直到“其人临命终时”。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这 就是相续念佛。专修念佛的人,就是念念相续地念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净土三经要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j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