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自由写每天写1000字
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作者: cb806eaa600b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0:25 被阅读8次

文丨净宗法师

第十九章 净土三经要点

一、 《无量寿经》要点

(一) 《无量寿经》的版本

《无量寿经》历史上共有十二种译本,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五种译本,即“五存七缺”。

另外,历史上还出现过四次汇集:第一次是宋朝王龙舒居士的汇集,第二次是清朝彭际清居士的汇集,第三次是清末魏源居士的汇集,第四次就是民国夏莲居居士的汇集。

汇集经文,严肃性、权威性皆受质疑。王龙舒是一位修行净土法门的大德,他的汇集本在世上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后经莲池大师指出不适合,就很少流行了。

正依经典是一宗教理建立的根本,不是小事情。

从法门建立的大根大本来讲,依佛金口所说、没有异议,而且是历代奉行、祖师传承的版本,这样才稳妥。我们修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从昙鸾、道绰到善导,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从教理来讲,比如说四十八愿,在康僧铠的译本当中,四十八愿的愿文和阿弥陀佛成佛之后果上的“愿成就文”,都有对应关系;汇集本就失去这样的味道了。尤其是关于我们往生最重要的三条愿,就是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愿,在康僧铠的译本当中,可以说文字简洁,义理透彻。汇集本把它们糅合在一起,模糊混淆。你不研究教理,可以随便读过去;如果研究的话,就会找不到方向。

在康僧铠的译本里,第十八愿就是“念佛往生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成就文就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对应关系很明显。

第十九愿是引导“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诸行之人归入念佛。《无量寿经》下卷“三辈往生文”展开“修诸功德”为多项,但一一都要一向专念。所以,善导大师简略地解释说: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非常明显,第十九愿是引导诸行根机的人进入一向专念,不管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

而《观经》正是沿着这条路线,将定善、散善导入一向专念。

《大经》三辈和《观经》九品只是开合之异,目的都在一向专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第二十愿是指什么呢?愿文是这样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所谓“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是说最终的结果是要遂你的心愿,所以这条愿叫作“系念果遂愿”。

因为第十八愿是当生就决定往生的:这一生如果你专修念佛不往生,我就不成佛;第十九愿也是誓愿行者今生所得到的利益:你修诸功德,种种诸行回向导入念佛,临终之时我必来接引,也是今生必定往生的。

还有的众生,像一般佛法讲的“结缘下种”之辈,他们也听说阿弥陀佛,晓得极乐世界,但还没有发起三心,所以今生不得往生。即使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也要为他们发第二十愿:你曾经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像种树一样下过种子,即使今生不得解脱,未来若不果遂者,我不取正觉!终究令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所度众生,有“正所被机”,当下就得利益——正当机;也有“结缘下种”,今生不得利益,未来得利益——结缘机。

如此说来,康僧铠译本的这三条愿就非常完整: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摄受今生正当机,是当机愿;第二十愿摄受结缘机,是结缘愿。在当机愿中,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是阿弥陀佛的真实本怀,第十九愿是方便导入真实。三愿的次第关系非常明显。【未完】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第十九章 净土三经要点

一、 《无量寿经》要点

(一)《无量寿经》的版本

(二)以第十八愿总摄四十八愿

(三)三辈皆劝归念佛

(四)开说“三毒五恶”之意

(五)“于此修善十日胜在佛国为善千岁”之意

(六)“唯见佛光”之意

(七)化生与胎生

(八)特留此经

二、《观经》要点

(一)观佛导入念佛

(二)三福属于杂行

(三) 九品通皆念佛

(四)念佛不限下品

(五)杂行胎生分九品

三、《阿弥陀经》要点

(一)“多善根”即是执持名号

(二)“一心不乱”即是专修念佛不杂乱

(三)临终“心不颠倒”是因圣众现前

(四)“善男子善女人”即念佛之人

(五)“若一日……若七日”即一辈子

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代祖师所依据的经本都是康僧铠所译的《无量寿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i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