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有三经、五经之说。净土宗原有三经,即《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清朝咸丰年间的魏默深,把《华严经》中一品《普贤行愿品》归列为净土宗第四经;民国时期的印光大师,又把《楞严经》的一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遴选为净土宗第五经。
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是净土三经,中心话题是探讨净土三经的宗旨问题。
《无量寿经》堪称净土宗的概要,把西方净土的理事因果记述得较为详尽完备。《无量寿经》贯穿全经的宗旨就是“发心专念”。展开一点来说,就是原经文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无论是上辈往生,抑或中辈往生,还是下辈往生,都要求发菩提心。
所以,《无量寿经》上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全都是大乘根基或者是好人善人往生。有些持戒精进诵经念佛的老阿公老阿婆,对自己往生尚有疑惑,造成极大的往生障碍。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无量寿经》不看其它净土经典的结果。
再看看《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是佛无问自说,当机者是智慧第一舍利弗,也只有听的份儿没有问的份儿(问不出来!)。净土完全是佛的果地功德,法身菩萨对此也是隔层纱幔,因为菩萨还在庄严自己的净土。
《阿弥陀经》秉持中道,不说善行,不问恶行,只论信愿。故知《阿弥陀经》的宗旨是“信愿持名。”然而,无论是古佛还是今佛,没有无悲之佛,往生西方成佛,绝不愁发心问题。只要信愿持名,必得往生;往生西方净土,就等于成佛;成佛就必然发菩提心,大悲愿起,广度无量无边众生。故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决然指出:“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观无量寿佛经》的宗旨,既不同于《无量寿经》的发心专念,也有别于《阿弥陀经》的信愿持名:《观无量寿佛经》的宗旨是“忏念得生。”这就是说,不仅好人善人和不善不恶人能往生,就是五逆十恶的人,临欲命终,遇善知识,教令忏悔念佛,其人即忏前衍,信心清净,也会感得弥陀垂慈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而,清末杨仁山居士在《佛教三字经》中指出:“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
从上得知:《无量寿经》的宗旨是“发心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经》的宗旨是“信愿持名”(深信切愿,执持名号),《观无量寿佛经》的宗旨是“忏念得生”(忏其前衍,至心念佛,亦得往生)。
《六祖坛经》云:“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我们只要秉持中道,不执善恶,深信发愿,执持名号,无疑无虑,决定得生,共浴海会。然后,倒驾慈航,普应法界,回施有情,广度群萌。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智大力大势至菩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