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记得↑关注↑哦~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十年前的今天,汶川地震令全球震惊。8.0级地震,震中位于人口密集地区,震源距地表近,持续时间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死伤45万人,近2万人失踪。
如今的汶川早已洗净铅华,凤凰涅磐。站在当下,回首过往,什么才是对汶川地震最好的纪念?
建设和发展
当年,汶川县及周边十个县市破坏严重,震中周围十几公里几乎夷为平地,直接受灾人口超过4600万,相当于很多国家的全国人口总数。
如今,一座座新城在当年灾区周边拔地而起,有了各地的对口支援,加之国家的惠农政策、城镇化发展,大多数家庭的收入已经超过灾前;这些新城的基础设施完备,接通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有的农民甚至住上了别墅农舍……
2008年,中国GDP总值3.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前面的美国是中国的4倍有余,日本接近中国的2倍。
而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的GDP总值近13万亿美元,是日本的近3倍,占美国GDP比重为63.19%。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奥秘,也是灾区重建的力量之源。
爱心和感恩
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将2008年视为“公益元年”。公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志愿服务和慈善捐款。
汶川地震让中国志愿者大批涌现,形象鲜明。80后、90后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曾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但却成了救援和志愿服务的主力军,瞬间暴发巨大能量。
在慈善领域,汶川震后的捐赠金额历史上首次破千亿元。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总动员:普通民众、志愿者、名人、慈善组织、企业……都曾参与救灾,献上爱心。几乎每一位当年参加了工作的人都曾捐过款。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汶川地震让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步规范:各类接受社会监督的公益平台崛起,捐款的去向越来越透明,首部《慈善法》也在2016年出台。
而在四川,这些年举办过无数场感恩活动:晚会、座谈会、图片展、旅游优惠……四川是旅游大省,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地震后的第二年,四川省推出“感恩旅游”政策:最著名的旅游景区都推出了免费或五折优惠的政策,报答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些年,每逢采访,当地群众说得最多的话语是“涌泉之恩、滴水相报”。汶川县甚至将5月12日确立为汶川“感恩日”。
把爱心精神传递下去,把感恩之心传播开去,这种精神滋养对于提升国家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可谓无价。
爱国和拥军
十年灾区重建的成绩,让全球惊叹,因为完全由政府主导的重建在世界范围都很少见,更何况当年受灾的规模巨大、程度深远。如果没有全国各地的支持,灾区县市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恢复。“对口援建”——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政策,“一省帮一重灾县”,充分体现了制度优越性。
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等18个省市迅速行动,30多万支援大军奔赴灾区。2017年,39个重灾县(市、区)生产总值是震前(2007年)的3.2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
从八方救援到“对口援建”,世界性重建难题得以解决,这就是爱国的最好理由。
行文至此,不得不用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压轴。
当年如此级别的强地震发生十几个小时后,我们的万余名官兵已经赶赴灾区。自古蜀道难行,地震过后,灾区道路全部破坏。受灾最严重的属山区,加上昼夜大雨,官兵冒着余震的危险急行军,还要躲避泥石流和山上随时而至的滚石,危机情形可想而知。
当时天气条件异常恶劣,军队直升机都不敢靠近灾区;距离汶川不到5公里的山路,军队硬是行进了近30个小时。村民当时感激地说:“来了天灾,大家都在往外逃,当兵的却不要命地往里走。”
最终,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逾10万官兵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纪念,不仅为了怀恋过去,更是为了面向未来。坚定地聚焦建设与发展,持久地传递爱心与感恩,真心地弘扬爱国和拥军,这才是我们纪念汶川地震最好的姿势。
感觉不错就↓点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