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学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个课程是陈华伟老师的《知识管理训练营|21天打造终生受用的知识管理系统》。
报这个课一是因为我很早就知道陈老师了,当时他还是做的线下训练营,地点在北京,于我来说路途遥远,时间上也耗不起,虽然心痒痒但也就是心有向往而已。后来我最喜欢的公号“书单”推出这个课程时,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认认真真地学了21天,每天打卡,每天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非常受用。
这个课程是要搭配一些工具的,比如印象笔记,Xmind。
作为印象笔记的忠实老用户,年年付费的高级会员,但我在参加知识管理训练营之前最多也就是把印象笔记当一个存储器,从来没有好好利用过。陈老师在介绍印象笔记的两个小技巧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然现在也是一直在用的。那就是在整理一份笔记时用加粗/高亮突出里面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卡片”留下自己的思考,这里的“卡片”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卡片,而是一个1x1的单元格,这样下次再看到自己的笔记时就可以很快知道重点是什么,自己的思考是什么。作为一个档案也有利于今后的搜索。
这个课程另一处非常有用的地方在于文件命名规则。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任意一个文件夹里可以有多个子文件夹,然后子文件夹里也可以有多个孙文件夹,如果你乐意的话,完全可以文件夹套文件夹再套文件夹……直到你自己也找不到要找的资料到底放在哪个文件夹了。
印象笔记在文件夹的设置上非常克制,只有三级。但是,这三级也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点我非常佩服陈老师,他采用的是杜威十进制编码法。世界上很多图书馆的图书就是采用的杜威十进制编码法。这种编码命名可以涵盖整个图书馆的图书,个人的文件会比图书馆的图书还多吗?当时了解了具体的编码规则后,我就立即花了半天把自己的工作电脑里的文件名都改了,改完后真的是清楚有条理,比以前方便了不少。
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缺少合适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
这个课程适合所有希望改进效率,建立完整知识管理体系的人。
如果说这个课程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与所有开了课同时建微信群的课程一样,群内在一开始时比较混乱。大家都想学到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认真真看课前说明,或者确实有的人的理解能力弱了点,在初期的时候群内就是乱糟糟的,我想这个也是很多课程微信群的通病吧。
如果我是课程策划人,当然不会比陈老师讲得更好了。
但是,我很愿意用我从这次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有一天,我也可以像陈老师一样如此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