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几岁开始,就接触到了人生中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套圈。说它大众,可以在城市,也可以在乡村。参与的人群,既有童年、少年的小孩,也有成年、老年的大人。
正是因为这是常见、常讲且是最普通的娱乐方式,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有一把子力气能将圈扔出去),造就了它不凡的经历——最永恒的娱乐,没有沉寂之时。
前不久,我去泰安参加培训。晚上,没有培训任务,我就按照地图的指引,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老街,来逛逛这条充满商业气息的“老街”,打发晚间的夜生活。没想到,刚入老街,迎接我的就是这种最传统的娱乐方式——套圈。
时代的进步,物质的充裕,观念的革新,让套圈在外表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原先,是一个个竹子弯成的小竹圈,因为不同人的触摸,青色的外表渐渐成了黑色;现在,代替它的是五颜六色的塑料圈,颜色鲜艳、易于擦拭,能够让不同的消费者时刻都能拿到干净的圈。
以前,能套到什么呢?一次性塑料杯里的小金鱼,小到不能再小的塑料的小制品,慢慢的,会有小花盆、小装饰,后来出现了汽车模型、大型玩具,甚至出现了鹅、羊等动物。现在呢,家中的大型装饰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实用,只要套到,就可以带回来摆在客厅,顺便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总比一条小金鱼,阔气的多。
价格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1元钱10个、15个,后来10元钱10个、15个、20个。现在,30元一桶、50元一箱,只要买完,自己抱着找个地方套个够。
老家的方言中有这么一句:“买的不如卖的精”。如论圈卖的多便宜,摆在摊上期待被套上的商品多精致,总归老板们是不会被破产的。所以,套的是什么呢?就是一种乐趣,无意中被“砸”中的刺激。更确切点,就是成就感吧。
童年时套圈,拿不准力度,扔出去的圈不一定是为了套,而是为了玩。少年时套圈,人稍微聪明一点了,知道找角度,找容易挂住圈的位置,或者是挑选离自己最近、最便宜的商品,无论怎么样,套到就是收获。
成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懂得太多太多。哪怕套个圈,都知道套的东西不值钱,也要站在一旁先观摩别人的动作,然后自己试探性的尝试几遍,然后鼓足勇气一次次的矫正、一次次的坚持,最后,套到一个无论是否满意的东西,起码面子上挂的住,然后心里面美滋滋的。
套圈经济,能够繁荣、坚持如此久远,在信息化、新媒体充斥的时代,依然还存在生存的空间,原因就在于无论哪个年代的人,心底还存着一份童年和天真,得到的一点点满足,就能够让人快乐到难以形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