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你没有办法同他谈海,它被空间束缚了;夏天的虫,你不可能给它讲冰,因为它被时间束缚了;那些孤陋寡闻的文人,没法给他讲真正的大道理,他被一大堆从小接受的教学话语束缚了。
阅读《学问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史》,读到庄子的观点,很认同,不牵强,没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
按照庄子的说法,大家都在自我作践把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越折腾越小。这样的人那么多,你能把空间的束缚时间的束缚教育的束缚都取消吗?所以,再讲也无效。
庄子的伟大在于:认清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他不回避,灭人欲,然后顺其自然,自由快乐地生活,这是非常积极的觉悟之人的人生观。
文学品质最高的也就是庄子。
余秋雨二十岁那年,遇到了一场叫做文化大革命的社会灾难,他爸爸被关,叔叔自杀,全家衣食无着,他在学校里也受到造反派的围攻,走投无路,天天愁苦,生活在水热之中。这时有位女同学告诉他,1957年,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九年之前,这位女同学的爸爸被划为“右派”,家里一片痛苦,她的爸爸就要全家读《庄子》。
余秋雨立即找了《庄子》来看。看了几天他渐渐明白,对付灾难,不能用灾难语法。世上有另外一种语法,可以让自己从精神上脱身而出,蔑视灾难,重新认识世界和人生,取得一种诗化的自由。这个阅读经历极为重要,对于余秋雨的人生一直有很大的影响,他面对大量磨难时,却都能保持着达观的心情。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上面订购了《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有个观点很触动我内心,从小我们的父母亲就给我们限制,恐惧、害怕的心里,从小一直伴随着我们,以至于长大后这些情绪也总是来扰乱我们......
时代进步很快,人们的思绪节奏也跟着快起来,为此人们也越来越焦虑,吃饭时睡觉时还常想着工作或是生活,脑中像上了发条不停的转动着。
想着小时候一家人在夏日的夜晚围坐在一起,轻松的吃着西瓜,聊着天的感觉,完完全全与当下融合在一起,内心平静喜悦,多么美好。
听《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读近来的书目,都提到了庄子的的精神领域,想好好读下庄子的书目。
网上找到:《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文学品质最高的人。多读庄子,会使我们更多地领略东方美学的至高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7701/6bf758233b68ddf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