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差至福建三明北部的泰宁,无意间发现一座美丽的泰宁古城,古色古香,孤独而安静的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俨然桃源之境。
那高高的马头墙,那青青的石板路,那庄严肃穆的牌坊楼,那古色古香的尚书第,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徽派建筑,让我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一下回到了故乡徽州府……
强烈的思乡情节让我忍不住踏进古镇去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原来泰宁历史悠久,宋朝年间人口就曾经达到14万之众,可见历史上泰宁城的繁盛。
因此这里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
可与我们徽州棠樾的“父子双状元”媲美,不过牌坊的规模远不及徽州棠樾的牌坊群气势恢宏。
泰宁当年能如此繁盛,是因为这里恰好是当年中原各官宦及大户向南、向福建迁移的中转地。这里距福州和江西的南昌距离差不多。因此许多后来的南下的客家人,都在这里过渡,那时的中原人向福建迁移,都是先在泰宁适应和歇息一段时间才好适应一样。
因此,泰宁才有了繁盛和文化的传承,才有了众多状元和进士、举人的诞生。才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文化故里。其实朱熹的故里也据此不远。
如今泰宁城里,尚书第和状元街成为县城的名片。尚书第是明朝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私宅,五个门五个院落,规模宏大,规制很高,成为如今的泰宁城里最有代表性的明朝建筑。
不过我更为看重的,并不是这个保存修葺完好的尚书第,恰恰是如今还住着老百姓,院墙和建筑已显得破旧和残败的古院落,我觉得那更有沧桑感,更能将人带入斑驳的历史长河中去。
今天的泰宁,建筑风格正在强化传统文化的特征,白墙灰瓦飞檐,属于一种徽派的建筑风格,在青山绿水的掩映和衬托下,充满着浓浓的诗书韵味。
走进尚书第,穿过状元街,小巷的青青瓦白墙间夹杂着小贩的叫卖声,感觉像极了屯溪的明清商业街,只是在规模上缩小了一圈,文物古迹的保存也没有那么屯溪老街那么完整。
不过对于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能在千里之外觅得如此一块酷似家乡的世外桃源,也能聊解思乡之情吧!
趁着撩人夜色,徜徉在泰宁古镇,微风徐徐拂面,独自坐在牌坊下,暂时远离了尘世的喧嚣。看着来往游人如织,心却仿佛已随风飞回了故乡,飞到了古徽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