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3:15
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或译:礼) 。”于是约翰许了祂。
面对约翰出于感性的谦卑,但对神旨意的认识却不完全,耶稣只是作了这样的回应,“你暂且许我”。“暂且”的意思就是“现在,如今”。对过去或是未来的描述,我们都不会用“暂且”。只有说到现在,会用这个词。
耶稣没有回答约翰,他为什么要“受洗”。但是,在神永恒的计划里,这个问题一定是有答案的。
一个偏重感情的人,在感性爆发的时候,是听不进去理论的。这时候就需要将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就这样做”方面。
耶稣对约翰说的意思就是“你现在就照我的要求这么作”,原因是“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理当,就是理所应当,不可抗拒的。你照我的要求去作,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样作,合乎了“诸般的义”。
要理解这“诸般的义”,需要先理解什么是“义”。显然这义,是指神的义,不是人情事理的义。原文的意思,义,是“公正,合理”。是出于神的“公正,合理”。“诸般的义”,就是“出于神各样的公正合理”。
主耶稣既然要担负人的罪,那么他站在“人的地位上”受约翰的洗,这就是合理的,否则,他还是罪人,如何承担以后的执事呢?直到在最后上十字架以前,他都是在人的位置上,只是没有犯罪。因为他没有犯罪,却又上了代表惩罚罪犯的十字架,这就为担负世人的罪,成了合理的依据。十字架对罪人的惩罚,落在了他的身上,在神的救赎计划里,这一切就是“公正,合理”的。
主耶稣站在人的位置上受约翰悔改的洗,如同他站在人的位置上,走被钉上十字架的路,这都是神诸般的义,成就在他身上。
约翰对耶稣来受洗意义的理解未必这么完全。但是,既然,承认耶稣的权柄大于他,且愿意顺服在耶稣的权柄之下,于是“许了他”的要求。
受洗之后,主耶稣就开始了他在地上的传福音事工。受洗代表“死亡”,他就是藉着死亡,来败坏了撒旦藉着律法对人的辖制,既然死了,就不再受辖制了。
而我们被释放的生命乃是从主耶稣的“死”开始的。这也是事奉主的原则,我们的肉身必须在十字架上死了,才能被主所用,成为他供应别人生命的管道。
哥林多后书(4:10-11)“我们身上长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