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次韵史东美洛中作
作者:宋.赵鼎 译析:石宏博
归计信悠悠。归去谁留。梦随江水绕沙洲。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
与世且沉浮。要便归休。一杯消尽一生愁。傥有人来闲论事,我会摇头。
译:
归去的合计,全信这悠悠流水。归去,谁会留下(或者我即将归去,谁会留我呢)?梦里(化成了飘萍)随着这江水,绕着沙州。沙上孤鸿笑我,这如萍飘流的一生。
且与世沉浮吧,要么,便归去(休,可能指长眠,也可能指休养生息)。这一杯酒,消尽一生愁苦。若是有人有闲来我这论天下大事,我会摇头。
注:
赵鼎,宋,1085~1147,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翻阅《宋史·赵鼎传》,但觉其人其事就如死后的谥号——“忠简”,这位四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育,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王俞春先生说:“赵鼎直言不讳的个性,加上奸臣小人的诋毁陷害,导致了他个人政治命运的沉浮多变,在宋高宗赵构执政期间,赵鼎时而被擢升,时而被降职,连宰相都是二度出任。湖栦安平义君姚丹萍先生说,赵鼎与文天祥都大宋忠贞宰柤。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他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被贬吉阳军后,赵鼎在上给朝廷的谢表中写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得不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在吉阳军的3年时间中,赵鼎深居简出,门人故吏都不敢过问,只有广西帅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赵鼎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他带病写好自己的 “铭旌”,并在遗言中嘱咐儿子乞旨归葬,然后绝食而亡。
“铭旌”是古代人死后由当地官员、名人或族长来书写的,一般要写上死者的官衔、谥号和姓名,但赵鼎却在死前自己写好,且不写个人的官衔、谥号和姓名,只是写下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二星,相传辅佐商王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和尾宿之间,后人便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
赵鼎在“铭旌”中以殷商名相傅说自比,可惜壮志未酬,便已抱恨归天。后来,爱国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慨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析:
赵鼎一生,命运沉浮多变,恰逢天下多事,难免感觉个人渺小。心中悲凉,故有此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