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在街头,看到耍猴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撒着破烂的拖鞋,牵着毛发稀疏的小猴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面对赶着早班行色匆匆的路人,慢慢前行。
没有印象中锣鼓喧天的呐喊,没有猴子百般花样的展示,也没有对路人低三下色的乞讨,只有弯着腰的老人在都市高楼的阳光下,远去的身影,还有那被牵着前行的小猴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街头娱乐的黄金项目,转眼间就被抛弃,连个落幕的转身都没有。耍猴的暮年老人,让暖叔想起《百鸟朝凤》里焦三爷愤愤不平的那句话:“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可现在,谁他娘的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其实,岂止是耍猴艺人,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走向没落和消亡的职业人。只是在这个房价、股票天天都能成头条的今天,我们哪还有时间管别人死活。
几年前,还有人说“一切都是互联网闯的祸”,不仅砸了别人的饭碗,还搞坏了市场。
现在呢,出门骑摩拜,买菜用支付宝,跟老爸老妈嗑瓜子直接上微信视频,原来还埋怨互联网的人,也从“互联网+”这个IP中起死回生,玩的6的直接拿投资,再上市,再不济,把厂房变成楼盘,也能安享晚年。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来的革命者,也担心自己会成为被革命者。当年风云一时的陈一舟、程炳皓、陈年,还没享受够市场的追捧,一夜间就成了日落西山的耍猴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当年默默无闻的张小龙,只凭一个微信,就成了当红辣子鸡。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无论风光还是落寞,我们都是那行走世界的卖艺者——靠出入江湖博得他人赞赏,靠自身实力获取社会打赏。
成功学最爱提及的钱脉和人脉,其实也就是电视剧里江湖艺人常说的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有人捧,有人打赏,你就是角,功名富贵不在话下
无人捧,无人问津,你什么也不是,终其一生默默无闻。
所以,光有一身好手艺还不够,还得始终让自己能够投人所好,让自己的一身本领能够让他人愿意用实实在在的东西买单。换句话说,自身的能力供给必须符合社会需求,需求变,你的能力也要跟着变。
那么社会需求是什么,当然是民众的喜好。初级玩家是迎合民众需求,高级玩家是创造民众需求。诺基亚和苹果,都在这两条路上走到了极致。
如果你想骂人是无情的,暖叔也深表理解。在物质丰富、人群碎片的时代,一见钟情可以爱上你,一言不合就能翻船。
所以呀,每个凭手艺吃饭的人都走的战战兢兢。李宗盛大哥的《山丘》写了十年,看来想写一首皆大欢喜又长久流传的歌是越来越难。原来我们说各领风骚三五年,许多现象级产品甚至三五天,真的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
所以,越来越多的手艺人还没弄明白什么是对赌、杠杆,就匆匆投身到资本的海洋里泡着。其实,他们看到的在海里泡着的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沉到海底去了。
有人说,老年人最痛苦的事是身体老了,心还没老。
对于暖叔来说,年轻人最痛苦的事是身体还没老,心已经老了。
对于我们而言,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耍猴人,不再被人欣赏,只有孤独的背影。但我们也不要抱着一副“事事皆洞然,唯有葛优躺”的姿态,早早就发起投降。一能够让我们避免被淘汰的方式,便是不断获取自身打赏的实力和魅力。你看看,62岁的王健林每天4点就起床,你们这些每天八九点才起床还嫌睡不够的人,还好意思抱怨社会嘛?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保持关注总是没错的,它至少能给我们提供迈向未来的参考
保持专业心和领先欲——专业总能让人在竞争中不被人甩太远,而且具备更加向新事物延伸的能力。极致到领先的东西,总是更加能够具备抗衡时代变幻的能力,比如那历久弥香的茅台。
保持理财心和商业欲——既让人懂得从今天开始为明天投资和积累,也能让人具备运营思维,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变现,无论如何贬值,变现越快越大,越容易造成更多积累,在马太效应的实际中,拥有越多,对抗贬值和实现增值的实力都越强劲
保持社交心和沟通欲——千万别将社交看做庸俗的贬义词,人际交往,能够让你得到更多机会,或是学习,或是收益,或是帮助,而沟通则是一切社交的基石。哪怕是耍猴,也要在大街上与人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