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不太想把写东西变成一个任务式的行为。
没有到有所感触的时间写下的一切都像是无病的废话。
我今天和zkc出去撸了狗,看了他的好朋友写的有关于他的文章。当然文笔草草,但是其中情感真挚还是无可替代的。
“我好像从来没有用这种传记体写过我的朋友。还蛮有意思的。”我记得我当时是这么说的。
事实也是如此,我从来没有从我的角度去描述过任何一个朋友。也不知道是因为我某种程度上承认人是存在多样性的,还是我并不如我想象一般了解我的每个朋友。
我们一生中能够出现在周围的人真的太多了。从小到大。
不停地失去旧人和认识新人,都已经足够我们消耗了。
说到这个,我倒是一直觉得自己像是缺了一块的板子,在某一些情感上弱于常人。简而言之,我好像不太容易感受到失去对我来说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后来这样的毛病在和妈妈的无数次争吵中被称作“白眼狼”。
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我老板的一个饭局。
“饭局”真是一种莫名其妙存在但是又无法消除的奇怪事物。但即便我很不情愿,我也不得不承认,当晚我的收获显然超过了我在饭局上的消耗。
我在滴酒未沾的餐桌上,听着他们的对话,好几次,险些落下眼泪。
我也不是个爱哭的人。
可摩登天空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公司。
不仅仅是因为他足够的特别,足够的个性,足够的引领受众。而且他一直以积极的,不落窠臼的姿态朝着各种各样的未来出发。
我不太喜欢用少年感这个词来说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但从公司的很多前辈(这个说法真的很奇怪)身上我都看到了理想主义和现实性的最佳答案。他
们对于音乐行业的热爱与追求,享受所有的一切,包括意料之外的挑战。
工作到底是什么?
我当然忍不住会想这个问题,毕竟我还是个虚伪的哲学爱好者。
工作对于我短暂的人生又到底是什么?
工作所承担的人生意义到底应该具象化到哪个程度才是应然之意。
我当然不能止步于此。这个北京,最不缺做梦的人,也不缺会做梦的人。我当然不是这个城市的主角,甚至也成为不了公司的佼佼者。
但我应该成为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