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姑娘们每早醒来时,梦想的情景是随手一拿,就是一套漂亮的搭配。
然而,正常情况下却是,望着满柜子的衣服,却无从下手,只有绝望的念叨:没衣服穿啊!!!
想要买买买时,我们总能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件衣服!
可是,血拼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觉得没有衣服穿?一到换季时,就患有选择性失忆症,想不起来去年这个时候穿的什么衣服,以至于不得不怀疑——莫非是裸奔来着?
02
So,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希望在其中找到解决之道。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常常想起短剧《我的家空无一物》中的场景,两者都来自岛国,所遵从的出发点和整理规则有一定的相似性,强烈安利。不过,在我看来,《我的家》侧重于断舍离,《怦然》更强调对持有物品的幸福感。
想象一下,某天你去商场购物,看见一件特别好看的裙子,从试穿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开始在脑海里勾画要搭配的鞋子、妆容、首饰,以及出席的场合,连出场时的面部表情都已设想好,就等那一刻的惊艳了。美美的画面请自行脑补。
再想象一下,商场打折了,人挤人,给你一种稍慢一点,货品就被抢完了的错觉。于是,你冲忙的挑选,冲忙的挤试衣间。这件还行吧,那件也还可以,若在平时,你必然会在各种纠结中选择最喜欢的那件,可是,今天打折啊!以前买一件的钱现在能买两件啊!好划算啊!机会难得,赶紧下手!可是,你真的想好了吗?确定是因为要好好使用,因为心动而买,而不是价格上的诱惑?
03
我们常常容易冲动消费,因为图便宜或是其他原因,而买了很多使用率超级低的物品。房价现在这么高,你还要拿无用品占用空间,真是罪过啊亲!
看着房间里越来越狭小,杂乱拥挤,怎么办,收纳?nonono,越会收纳的人,利用收纳术所藏起来的无用品反而越多。我们最迫切的行动是扔扔扔!
扔,也是要讲求技术和艺术的,不是乱扔。把各物品分类集中,把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在手里,通过触摸时的感觉,以“拥有它是否幸福”“拥有它是否觉得心动”为标准,判断物品该留下或是丢掉时,留下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留下的物品都是让人感觉心动的、幸福的,被这样环境里包围着人都自带光芒吧!
“先留着吧,也许总有能用到时候”或是“现在是没用,但这样扔了实在可惜”——在过程中难免会有这些想法——可是,真的会用吗?不要再骗自己了,对于无感的物品,我们很容易就遗忘了,启用的几率几乎没有。留下它,不过是为了心理安慰,降低自己的罪恶感罢了——毕竟,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勤俭节约!
04
扔了那么多,心痛了吧。痛了才长记性呢,下次买的时候就能更慎重了,确实是心动了、必需了才下手。
大学时期,接触过一个词语——cost per wear,每次着装成本(CPW)。用数学的逻辑就是:假如你掏3200元买了一双特别心动的意大利小羊皮鞋,假如这双鞋至少能够穿上350次,每次使用它的成本就是:3200÷350=9.15(元);如果能再穿上一年,那么到它报废时,这双鞋的CPW就是:3200÷715=4.48(元),换言之,—双价格高达3200元的皮鞋,穿一天的成本不到5元。又假如你买了一双100元的帆布鞋。帆布鞋的做工不如前者,也许你穿了3次便不再穿了,那么它的CPW将高达33元!买意大利小羊皮鞋究竟值不值,在数字面前,答案一目了然。况且,穿小羊皮时的状态,跟帆布鞋比起来,不知中间隔了几条长安街了吧。
通过扔扔扔的艺术,将人生价值观修炼到了另一个层面,简直了!
05
文中还有一个观念:将物品拟人化,并与它们进行对话。对需要丢掉的物品表达谢意,感谢它们的陪伴并顺利完成使命;对房子和家具们表达谢意,感谢它们无怨无悔的等待,等等。
养生学中,有类似观念——与身体各部位进行对话,告诉他们,感谢他们长久以来的辛苦工作,才能使自己健康自在的过每一天;若因为加班熬夜之类的,还要对身体表达歉意,没有照顾好它。
且不说这种方式是不是太过唯心主义了。但是,一个对物品都能心怀感恩,常说谢谢的人,可想他的内心一定如草原般辽阔,拥有着强大的正能量。
06
读完《怦然》,我的感触是,这不只是对物品的整理,也是对内心的整理,通过对物品的整理过程,丢弃无用的、多余的、不心动的,最终认清自己确实想要的,沿着这样的轨迹生活,未来能不美好么?
愿我们不止有个“怦然心动”的衣橱,更有一个“怦然心动”的未来。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