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却没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病、胃癌
〇 1981年,澳大利亚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沃伦(Robin 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罪魁祸首,它可以穿透胃酸这个盾牌。分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原因是加深了人们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没有坚固的堡垒。
〇 一级致癌物: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致癌的物质。比如雾霾、烟草、槟榔、黄曲毒素、幽门螺旋杆菌。
真是可怕啊,我们如今就活在雾霾当中。
〇 所有严重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良性的腺瘤——15年——结肠癌
高危型HPV感染——十几年——宫颈癌
血管斑块——20、30年——心脏病、脑血管病
也是积累而来的,但是没有症状,人怎么预防呢?这也太可怕了
〇 代偿是慢病进展过程中人体的妥协
人体能够在疾病状态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是因为人体有一种代偿机制。
概念:身体某些组织或器官持续受损,已经没办法回复原样了,人体就调动没有受损的部分,加快补充或者代替受损的部分完成工作。
代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器官的基本功能,也就是为了保命
既是为了保命,那就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既要保自己,还要保别人,自己累的不行不行的,别的也是日渐消弱的。这就像武打片里运功疗伤一样,不是长久之计。
〇 举例:
高血压——代偿——心肌变厚
大脑切除——互相代偿
冠心病——小血管变粗来代偿(老年人心绞痛反而比年轻人要活的几率大)
生活大常识
〇 建议一:既然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没有症状,我们就要主动筛查。
建议二: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从中间环节阻断,可以有效防止慢病的发展
冠心病,尽管我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不吸烟,但是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人群的了冠心病。而且尽管严格用药,也会有相当比例病人的病情依然在进展。
建议三:巧妙的放大代偿机制
冠心病——主动帮助小血管长出来
安全重在预防,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的一句话。等事件发生了,就会产生“治理”的代价,甚至无法挽回损失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