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2-09-19 19:34 被阅读0次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网图  侵删

译文

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智巧聪明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家人之间失和,才有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解读

老子是一个善于洞察世事的人,他总能从事物的表象看出问题的实质,从结果看出原因,这个本质和原因往往就隐藏在表象和结果的反面。

“大道废,有仁义;”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章中老子以正、反两面的对比,阐明了自己的辩证思想。每当“大道”盛行的时代,像“仁义”这些都是具足的,人们对它熟视无睹,也无多大兴趣。

只有在世道混乱,奸臣当道,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之时。人们才会感到仁义的缺失与珍贵,方才如梦初醒般地加以倡导,希望回归昔日太平盛世的格局。

“智慧出,有大伪;”人在有所作为的时候,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夹杂自己的智慧。所以有了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的不净行为。

虽然这些行为是不被看见的,掩饰在虚伪的外衣之下,但还是纸里包不住火被人感知到的,甚至被揭露和批判。

“六亲不合,有孝慈;”所谓的六亲是指父子、兄弟、夫妻。由于六亲不和时,才能分辨出谁是“孝慈”;若是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时,则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在国家安定的情况下,人民富足、自由,有忠臣又有何用武之地呢?这就如同高明的统治者不被人所知道一样。至诚为国为民的忠臣,在和平安定的时期是不会显山露水的,只有在国家出现混乱的危机关头,他才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

  • 《道德经》等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仁大义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德;国家昏乱,有忠臣; 直译:...

  • 道德经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有忠臣。 这就是说,大的自然规律没了,那就会出现仁义,出...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仁大义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guo家昏luan,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抛弃了,才彰...

  •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智...

  • 道德经之对立统一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讲对立统一,要有辩正思维去看待事物,第十八章是拿道与仁义、智慧与大...

  • 绝学无忧:学习《道德经》心得(21)

    文/若冰 (《道德经》第二十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里,阐述了他的社会观,阐述了社会病态的现象产...

  • 初识《老子》第18章

    第十八章二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八章 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

  • 道废仁出:学习《道德经》心得(19)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八章 ) 《道德经》第十七章,老子阐述了他的政zhi观,指出了为政者的四个境界,体现了他...

  • 2019-04-30

    【日精进第44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十八章和注解五遍,《京瓷哲学》第十八条,《定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cf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