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读书
郭沫若与于氏姐妹:同爱一夫,同样自杀,谜一样的人生悲剧(三)

郭沫若与于氏姐妹:同爱一夫,同样自杀,谜一样的人生悲剧(三)

作者: 鹰鹰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13:46 被阅读1674次
    郭沫若与于氏姐妹:同爱一夫,同样自杀,谜一样的人生悲剧(三)

    于立忱原名于佩琛,原籍广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随父在天津求学,在师范大学时是一个很活跃的青年,喜欢文学,善演话剧。

    著名话剧导演熊佛西所导演的法国名剧——《哑妻》,就是由她主演的。她还被选出席过太平洋学会。还在大学三年级时,她的共产党身份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被捕获释后为《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所聘在该报工作。

    1934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病并兼东京特派记者。于立忱才貌双全,又有记者身份,是当时凤毛麟角的女子。

    她住在东京郊区,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远,常去访问郭沫若。

    然而世事无常,1937年5月,于立忱在上海突然自缢身亡,年仅25岁。留下了“如此家园、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的绝命词。

    对于她的自杀,几十年中间一直是个谜。

    立忱自杀10天后,郭沫若为她写了一篇短文《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在里面十分隐晦地暗示她与郁达夫有暧昧关系。

    命运有时候真是会捉弄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便认识了一个小他24岁的女孩。

    郭沫若与她第一次见面就觉得似曾相识,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仔细一问,她的姐姐竟是于立忱。这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尤其当郭沫若从于立群手中接过于立忱思念自己的诗稿交给他时,忍不住双手颤抖,激动不已。

    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他对于立群呵护有加,关怀备至。郭沫若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年长于立群24岁,又加之是胞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他是十分敬重与爱戴的。

    家庭的熏陶,于立群性格文雅娴静,好读书,还十分喜爱书法。因为她的祖父是写颜体的,母亲也是写颜体的,她从小就练就了悬肘书写的硬本领。

    她以颜体和隶书最为拿手,特别是她的正宗颜体字行书,遒劲、苍勃,气浑雄厚,让人惊奇,就连郭沫若这样的大书法家也赞叹不已

    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1916年-1979年)同居,1939年,周恩来在重庆亲自为郭沫若与于立群主持补行了婚礼,名流云集。这时,郭47岁,于23岁。

    周恩来就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解放后,于立群的身体一度非常糟糕,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得不暂时和郭沫若及子女们分开,住到外地的医院进行静养。

    当她的身体基本复原回到北京后,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安排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消息,《人民日报》为郭沫若和于立群刊登了一张十分清晰的全身照。那张照片上共有3人,中间是他们会见的外宾,郭沫若和于立群分立两旁,那张照片在当时很轰动。周总理总是那么细心,一面处理国家大事,一面不忘安排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郭沫若与于氏姐妹:同爱一夫,同样自杀,谜一样的人生悲剧(三)

    于立群替郭沫若抄写文章、查找资料、起草文件、招待客人,整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抗战胜利后,她又同郭沫若先后到上海、香港从事民主运动,在百忙之中继续从事革命书籍的出版工作。几乎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过得极为辛苦,而对于郭沫若,相比之下,人们普遍认为他过着一种对于立群极不公平的“潇洒生活”。

    曾任过宋美龄秘书的张紫葛,在其回忆录中曾记有郭沫若在“新生活运动”中的一次演讲,郭一开始大赞“蒋委员长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将促进我们民族发愤图强,从东亚病夫一跃而为东亚强人……”末了举例说明“简单朴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路广征博引从汉文帝的宠姬慎夫人裙不委地。

    说到宋美龄。“你们看到的,我们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蒋夫人,身穿阴丹士林布的旗袍,足履布鞋。这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元首夫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蒋夫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简单朴素做起,执行新生活运动……”

    演讲后,宋美龄招待郭沫若等人吃饭,饭毕宋美龄说:“郭先生,你今天的演讲很精彩。只是不该拿我做材料。说的太…嗯,太过分了……”郭沫若走后,陈纪彝对宋美龄说:“你太叫郭沫若先生下不了台了。”宋美龄:“嗯,是有一点儿。”

    “文革”一开始,郭沫若就受到猛烈的攻击,虽然毛泽东下令要对他加以保护,他和于立群的处境还是越来越糟。

    整个“文革”期间,他都像惊弓之鸟,终日惶惶然、东躲西藏,甚至到了不惜伪装而求生存的地步,。

    1966年冬天,他秘密躲进六所,“不告诉机关,不带秘书,不带司机”,住了一个月,待形势缓和方敢回家。

    1967年4月,三子民英在部队自杀身亡,明明是冤死,他还是向组织写信,作自我批评,说“我没有教育好子女”。

    1968年4月,二子世英被北京农大歹徒绑架关押,他不敢过问,见到周总理也不敢告知,还言不由衷地说“我是为了国家好啊”!儿子后来被打死了还是不敢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将郭世英在西华农场劳动期间的日记一字一句地誊写在宣纸上,整整抄了八本。

    郭沫若的一生用自己的才华横溢救了自己无数次,却未能挽回自己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算是尝尽了人生苦楚。周恩来得知消息后,亲自到郭家安慰。

    知父莫若子,郭世英曾指着自己父亲的背影对同学说:他是“装饰这个社会最大的文化屏风”!

    文革中的1969年1月,郭沫若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吐露真言:“可惜我‘老’了,成为了一个一辈子言行不一致的人。”

    于立群和郭沫若在一起共同生活近40年,抚育五个子女,她是伴随着他度过人生暮年的最后一位妻子,两个儿子的死令于立群悲痛欲绝,本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她,精神受到极度创伤。

    1974年,郭沫若被打击到一年连续住院7次,于立群也多次住院留医。

    1978年6月,郭沫若病逝了,在郭沫若去世的次年,于立群在整理郭老遗物时,据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瞒了她几十年的“小秘密”,左思右想怎么也不是滋味,于是步她姐姐的后尘。

    1979年3月,于立群缢死于北京故居。官方消息称其死因:“其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

    姐妹两个以同样的方式自杀,只是相隔了42年。

    不知是怎样一个谜,民间八卦说郭沫若在日本期间,追求于立忱三年,口口声声称与安娜没有感情,决心要摆脱安娜,但于立忱怀孕后,马上改口。

    1984年,女作家谢冰莹在台湾发表文章指出,于立忱是因为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流产后不久自杀。于立忱告诉苏雪林说:“三年前他(郭沫若)拼命追求我,让他和安娜根本谈不上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下决心跟安娜离婚,和我结婚,可自从我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见人了。

    逝者已逝,孰是孰非,成为一个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沫若与于氏姐妹:同爱一夫,同样自杀,谜一样的人生悲剧(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ds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