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年少时,因为别人的推荐而买下了木心全集。始读时,因了自己的鄙陋,竟觉文字涩涩难懂,于是就将它们束之高阁了。多年以后,再次展开品读,从他的一首首俳诗、小诗或散文中,我们竟能从寻常生活中发现了不同的乐趣、哲学与韵味。其实,《从前慢》这首小诗,我从高中就开始知道了,但那时却没有很深的感触。如今,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体验着飞快的车速,速食的快餐,看着别人速战速决的爱情,才体味到从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等意象里,由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一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眼里又有多少种爱情呢?爱情是一种体验,还是对于值得的人的一生坚守?对于情感方面,我经验不足,所以无法给出答案。但是,因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贫苦农村,对于男女婚恋方面,很少有自由恋爱的,取而代之的却是很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一定年龄,儿女的婚姻大事便被父母提上日程,成了一件越早解决越好的事情,但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平常都是在外打工,所以便由父母留意谁家有待嫁的姑娘,然后找熟人帮忙牵线。等到过年回家,就开始在亲戚媒人的搭桥下去看一位位的闺中女子,那位不同意,就去看看另一位姑娘,然后让媒人去探探这位姑娘是否同意。有看了很多姑娘,但都被拒绝的男生,也有男女初见便彼此心仪的,然后在媒人的撮合下,双方便可以订亲了,然后相处一年半载便可结婚生子了。在城市里面呢,有因为独自在大城市打拼太过孤独,于是两人结对赶走寂寞的;也有看见了彼此的不容易,然后抱团取暖的;还有两个人因为某个彼此感兴趣的爱好,而找一个玩伴的;当然,也不排除两个人对彼此真心喜欢,包括欣赏彼此的优点,理解包容彼此的缺点,然后心甘情愿牵手走进彼此的生活,走进婚姻,共同面对接下来几十年的平淡、幸福抑或苦难。陪着的、爱着的、结婚的,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这个过程,可如超市买白菜般快速的,也可以细水长流,然后慢慢了解,慢慢相爱,然后久久的相伴。而我,钟情于后者。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慢似乎会带来一种焦虑,焦虑的来源是怕自己跟不上这个节奏,所以我们强迫着自己必须提升自己的速度,工作快速完成,逛街只看自己的购物清单,在乡下过几天清静生活后自己似乎被社会给抛弃了,至于恋爱,爱情成了奢侈品,因为每天被工作、网络、社交填满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是那么宝贵,怎会花时间去倾听、了解一个人呢?所以廖一梅才会说:“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奇,最难的是遇见了解。”因为了解即懂得,而这需要时间。
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遇见一个人,用时间去见证彼此的人品,然后心甘情愿地慢慢去喜欢,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求最后久久的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