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一篇文章No.37项目失败,虽败犹荣01,继续讲述项目为什么最终以失败收场。
前期我提到了两个破局点,也就是这个项目的盈利点,局内对象的价值点。
今天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过这两个破局点,将零散的、分布不一的摩托车大军集中在一起的。
由于本次项目范围划定为本地,而且面对的人群受年龄、知识文化程度限制,所以调用的互联网工具非常单一,就是微信即可,微信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易操作,基本每个人都有。
以摩托搭客为生的群体,知识文化程度相对来说不高,年龄层次跨越度也不大,由于搭客是个艰苦活,年轻人占比例比较少,都是年龄在40-55之间的人,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低,受传统行业固化影响,对新技能接受慢,接受难,基本没什么技能。
但,这个群体父母健在的还占大部分,加上孩子读书结婚等之类要花钱,所以,受生活逼迫,他们对赚钱的欲望也非常大。
针对这个群体以上情况,如果想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主动找他们聊,让他们最大可能接受你的想法,加入你的团队。
我打印了100张宣传单(成本可忽略不计),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将他们引流至我微信,并形成第一波基础粉丝,然后再由他们自行分裂。
这个环节相对来说,效果非常明显,只要我聊过的,基本都愿意和我合作,因为钱,我能给他们带来钱,所以一个周末下来,接近50个人加了我微信。
每个群体都有共性,总会认识同行的几个人,特别在微信好友里。
接下来,我教他们将我的宣传单发了朋友圈,并告诉他们只要人数到一百人,立刻接活。
好快,陆陆续续有摩托搭客的加我,三天里,裂变到一百人多点。
一百多个人,我开始着重思考,如何和有这块需求的店铺、公司对接起来。
后期,我以移动广告为噱头,尝试对接了本地楼盘推广、手机店铺及某些教育类培训机构推广等活动,但好遗憾,我竟然给不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如何将他们需要展示的广告暴露出来。
在摩托车背后插上广告牌?微信里面100多号人都不同意,说影响他们搭客;将广告交给那100多人自己分发?那也不可能...
就这样,最终这个项目夭折了。
我只想到前期如何将粉丝积累起来,如何分裂开来,如何找企业、单位去对接,但却没去想如何将他们需要推广的内容尽可能在大众面前曝光。
所以,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只要一个环节链接不上,就算整个项目都运行不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