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想不到这些?”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一个困惑,面对同一问题,我不止“慢三拍”,思维停滞,别人都开始“侃侃而谈”了,我的思绪还是一团浆糊。
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着急”,顺带着鄙视一下自己。一种“我为什么这么傻”、“我为什么想不到呢”的糟糕情绪不期而至。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即便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它们依然是碎片化的、独立的存在着,没有将它们相关联、体系化。因此,问题一来,就“傻眼”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应对之策。
什么是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指的就是把大量却不同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关键在于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知识体系的搭建离不开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追问和反思经验的能力、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作者给出了三种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思路。
一是从问题出发。
从目前的问题开始追问和反思,追问前因后果,分析问题的本质,重新定义问题,明确适用边界,然后规划具体的行动并执行。
行动造就经验,经验促进学习。追问和反思经验,关联知识,在不断地循环中,自然地就会将知识体系化。
库伯学习圈二是从点到网。
凡是看到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就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追问信息的前因后果,明确信息的适用边界。
用“便签学习法”对单个碎片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锻炼着思维能力。
产生质变的前提是量变的积累。
碎片化信息积累多了,在不断的追问和反思经验、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会将零散的知识链接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三是从网到点。
这就要求我们先明确知识的框架体系,然后不断往框架里面“塞”知识。
怎么明确知识的框架体系呢?可以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框架体系。
这里只是借鉴作者的框架,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犹如只是建房子的框架,怎么装修就是怎么往里面填充知识,个人喜好(认知)不同,装修(内容)亦不同。
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知识填充到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填充进去。
随着认知的提升,向作者借来的这个框架也会随之更新迭代,往里填充的知识自然也会更新迭代。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招不在新,能克敌制胜就行。
招不在多,能达到目的就行。
没有独立存在的知识,总有与之相连的知识。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
综合应用这三种方法,能够快速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