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有个很火的警示短片—《用智慧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气势汹汹的老板娘带两个小弟,跑到自己的菜市场收租。老板娘边走边骂骂咧咧:“我告诉你们多少次,要注意环境卫生了?赶紧准备好租金先!”
来到聋哑人摊位前,没有丝毫怜悯,“别给我装可怜,快点!”来到肉贩摊前,直接搬起秤就砸。
来市场买菜的人,终于看不下去了,偷偷拍下老板娘的恶行,加个标题:市场老板娘欺负摊贩,毫不犹豫发到视频网站。
一时间,老板娘的恶行,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短短3天,传播量超100万。“作威作福”的老板娘,瞬间收到无数谩骂、攻击和谴责:
“死老板娘,变态!这样的人,怎么不死一死,社会的垃圾,看这种人的行为,就是要让她红。”
有好事者,人肉出老板娘菜市场的地址,呼吁大家永远别去,让它倒闭。更有甚者,又新拍到老板娘作恶的证据,上传到网络。
这下彻底激怒了网友。
网友言:“我发誓绝不会去这家菜市场;要让它早点关门。”
如众人所愿,老板娘的菜市场,一天比一天冷清,最后没有一位客人光顾。所有人都觉得大快人心,成功伸张了正义。可人人都在跟风谴责,无端谩骂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却没有人在意事实的真相。
实际上,老板娘要求菜场干净,是希望更多人光顾菜场,好照顾摊贩的生意。租金她一分都不会多要,反而会额外照顾聋哑人。搬走商贩的东西,是看她带孩子不易,买下母子的货物,帮他们解决困难。
怒摔肉贩的秤,是因为他总缺斤短两,老板娘希望他不要欺诈顾客,做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而“处理”摊贩,是看到他犯病,把他抬到僻静的地方照顾、休息。
除此之外,走在路上看到生意不好的人,她都会主动邀到自己的菜场,帮他们渡过难关。给聋哑人写纸条,欢迎她到自己的市场摆摊。
“凶神恶煞”只是她的表象,内心极度善良,才是老板娘的真相。
从小我们被教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
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图片、视频、言论等)的上传者和传播者,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定义他们认为的“真相”,断章取义、跟风造势、集体站队。从不会独立思考,也不去理性分析。可是,往往事情的真相却不是他们臆想的那样。
正如短片结尾说得那样: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你所看到的画面作为判断。
由此,如何“打开你的头脑,用智慧看见没看见的事”就变成了我们需要学习和训练的重点。
最近在看高原的《看到并看见》,在书中,高原通过阐述洞见能力的本质、提升方法和应用策略,帮助我们穿过复杂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与趋势,做出精确与高效的判断,让我们学会撕开事物的伪装,在似是而非的选项中发现正确的答案。
全书共八个章节, 层层递进剥开洞见的本质,教我们成为一个看到并看见的犀利的人。书中还贴心地附带了《让你从此“变得犀利”的100条忠告》一文,
个人觉得有点像锦囊,有者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妙用。
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缺乏洞见能力之人,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法犀利的看到问题本质的。我们经常性依靠直觉或是长久以来的经验,就直接做出了判断,但往往却是错误的。
那么什么是洞见?
所谓的洞见,通俗来讲,它是人对于事物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判断能力,它绕开了经验法则,但又严格遵循事物的规律。简单地说,它将我们的分析型思维与由直觉产生的才能充分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并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简而言之,洞见不是“定论未来”,而是“感知未来”。
那如何精准和快速地看到本质?
爱默生说过:“人们只想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一面。”眼见不一定为实,亲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真实”的。你一直以来所认可的“本质”,有可能只是有意涂抹的假像,我们看到的仅是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在多个可选择的事实之间,我们总会选择那个自己最想相信的选项。你看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你想用它做什么,其次则取决于你的眼光、知识水平、视野和规划。
所以,想要看到本质,我们首要的要勇敢地打破“信息闭环”:在确认收集到充分的信息之前,不要轻易做出判断;在得出最后的结论之前,先假设一下相反的结论,这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信息。
其次,要走出思考的“牢房”,用问题直接否决“问题”:
不要急于承认问题,而是开启怀疑的步骤;
承担责任,但要收集真实的信息;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制定客观的计划;
采取灵活而不是刻板的行动,直接解决问题。
最后就是要看到“不同层次”的现实,找出它们的联系。
《看到并看见》一书中,很可贵的是给我们提出了重建“判断系统”的思想原则,这是我们获取和提升洞见能力的人基础:
1、简化原则
简化思考的原则在于“对信息的简化”。即,学会筛选所有的必要条件,知道你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寻找并且考量关键的替代方案。然后进行简单而且专注的思考。
2、定量原则
定量原则,这是我们要搜寻各种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行事,并且适度地反问思考,通过反向的推导得出正确的判断。要有犀利的洞见和较大的成效,我们需要对诸多因素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
3、判断原则
判断是帮助我们理解一个问题(事物)背后的含义并作出定性,然后做出选择。在做判断时,应该先解决“不需大脑思索”的大问题,然后再从自己的境地(需要)开始思考。
4、过滤原则
沃格尔的研究表明过滤掉“无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于真正重要的信息的记忆和利用效率。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率,我们要过滤信息,而不是增加信息的库存。
高原的《看到并看见》是一本宝藏,可以深深反省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在里面发现很多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点,可以帮助我们升级或是重建判断系统。
你为什么纠结?为什么事后懊悔?为什么在同一个问题上屡摔不爽?还不是因为缺乏洞见,看不清其本质,又没有较为正确的“判断系统”?
一本能让你变犀利的书,就问你看不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