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泛在学院(汉乐府诗歌)

泛在学院(汉乐府诗歌)

作者: 燕勇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23:33 被阅读0次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没有冠绝一个时代的风光,也没有植入一个王朝的根脉,它如同清浅的溪流,带来最清的水、最甘的泉,它没有唐诗的丰神情韵,没有宋诗的筋骨思理,但却延续了自战国之后微弱的诗坛脉络,它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它,就是汉乐府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朵特别的浪花——汉乐府诗歌。

            民歌荟萃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机构。但秦亡后,乐府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重建,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出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它采用叙事写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致入微,因此创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同时,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而且能够在描绘典型细节中突出思想内涵,不但开拓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号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汉代乐府代表了民间文学,故事性强,易读易懂,读来很有画面感。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汉乐府设立了百年后,受到了挫折。汉哀帝刘欣即位,这位皇帝不喜欢音乐,尤其不喜好那些民歌俗乐,称之为“郑卫之声”。可是当时朝廷上下都爱好这种“郑卫之声”,据载,贵戚外家甚至“与人主争女乐”。这些风气令哀帝很不高兴,他便下诏把乐府里的俗乐罢去,只留下那些有关廊庙的雅乐。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因此又收集、保留了不少的作品。

            缘事而发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只是《诗经》中的叙事诗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而叙事诗的成熟则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

            汉乐府民歌中虽也有抒情诗,像《悲歌》、《古歌》、《白头吟》等,但占突出地位的还是叙事诗。一般来说,叙事的情况可分两类,一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场面叙事,另一个是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前者可以《上山采蘼芜》为代表,后者则可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共同的特点是叙述得比较详细,情节比较完整。

          《上山采蘼芜》写的是“故人”在上山采蘼芜归来时与“故夫”相遇时一番问答。但却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言语。情节是完整的,人物的形象是鲜明的,表现了叙事的高度技巧。至于《孔雀东南飞》,篇幅之长,叙事之纷繁,人物之众多都是古代叙事诗中无可比拟的。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正是肯定了它作为叙事诗的成就。

            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不事雕琢,多数出自社会下层人民之口,反映的社会现实广阔而深刻,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汉乐府的叙事诗——《十五从军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泛在学院(汉乐府诗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zz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