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看马丁·塞利格曼的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Learned optimism ),相比中文书名,其实英文更能反映出本书主旨。
在马丁教授看来,悲观来自于习得性无助,这也通过科学实验得以论证。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乐观是不是也可以习得?
Yes!马丁教授认为,乐观同样可以习得,而他的这本著作正是阐释这一理论的,为什么说可以习得,究竟如何做才能习得。
由于这本书我还未读完,暂不作全书介绍,只对今晚看的部分内容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怪罪自己,也可能怪罪旁人或环境。人在失败时,如果怪罪自己,那他们的自视很低,他们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没有才干也不讨人喜欢。怪罪旁人的人比较不会失去自尊,总的来说,他们比前者更喜欢自己。”
看到这段话时,不禁想起研究生时的某位同学,她和我不同专业但分到了一间宿舍,读研时大家各忙各的,交集不多,因此我对她也不是很了解。
但是,有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印象深刻。刚回到宿舍,就听见她在跟异地男友打电话,不停地重复着,“都是你的错!”我刚开始以为就是情侣间的小吵闹,女生发点小脾气而已。
后来发现,室友是真的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让我开始好奇他男友到底做错了什么。
挂了电话后她跟我们说,原来她在网上买了机票准备去看男友,结果付款后才发现自己把出发地和目的地弄颠倒了,导致机票作废,不能退也不能改。
想着白扔了千把块钱的机票钱,她很心疼。但她却并不觉得是自己的粗心过失,反而怪罪男友,觉得都是他的错,这机票应该他买好,不应该交给她来做,接着又由此延伸了一些其他罪状。
我听了她的愤怒控诉后,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推卸责任,在旁人看来无法理解、不可理喻,但是当事人自己却深信不疑、深陷其中。
工作以后,有些领导二话不说就把锅甩给你,可人家却并不觉得是在甩锅,反而觉得自己无辜被连累。这样想来,和我那位研究生室友倒也有几分相似。
之前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怪异的思考模式,难不成有清奇的脑回路?今晚看到马丁的这段内容,恍然大悟。
这一切在于“自尊”二字。人在失败时,如果把锅甩给旁人,那就是妥妥的是旁人的问题,与己无关,这样就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了。
可见,经常甩锅的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甩锅,自己完全是受害者,他人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源头。这种思考模式只能说明,爱甩锅的人自尊心看似很高,实则很低,实质是自卑。
如果不是自卑,怎会不敢承认自己的过错,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她怕一旦承认了,别人就会看不起,会否定她这个人,认为她一文不值。正是这种过分的在意和恐惧,导致她们不敢丢掉一丝一毫,以维系虚幻的自我高价值感。
其实,这无疑是自欺欺人,自己以为的与己无关和真正的与己无关完全是两件事,掩耳盗铃并不等于旁人都听不见铃声,发现不了偷盗这件事。
不容别人或自己损害自己的自尊心、价值感,并不等于现实中就拥有高自尊,高价值。讽刺的是,越是如此,越是影响别人对她的评价。
我不认为她们这样做是因为比旁人更喜欢自己,反倒是因为输不起。用尽全身力气去守护为数不多的自尊和价值感,想想还挺有悲剧色彩的。
网友评论